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沪上医院引进钛米机器人

代替医生查房发药还不怕辐射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袁蕙芸

本报讯 在甲状腺癌治疗中,一些患者会接受放射性碘治疗,而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却不得不长期工作在辐射危害的环境中。如何减少医务职工的职业伤害?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前在上海率先将钛米机器人引入到核医学科,通过人机对话和智能服务,来部分代替传统的医护工作。

据介绍,放射性碘-131是目前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病灶治疗的重要手段。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碘-131后,可对周围人群和职业医护人员造成潜在辐射危害,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隔离。仁济核医学科主任刘建军介绍,以前为了减少对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危害,医生护士每次进隔离病房都要穿上铅衣,同时将一周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次性发给患者,医生和护士一般通过监护视频和对讲设施与患者进行查房、咨询和答疑,患者每日的例行生命体征观察也主要由患者自行完成并报告。

据悉,这个钛米机器人已经入驻该院核医学病房,并部分承担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机器人每2小时能对病区所有患者进行一次体检,它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后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然后自动进行包括体温、血压、甲状腺摄碘和辐射残留等生命体征监测等。

在传统的护士发药环节,机器人也能帮助护士完成药物分发以及服药方法的告知。护士通过人脸或胸卡的认证后放入药物,确定发放的病床,机器人就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并语音确认后自动打开药箱,播放服药通知。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