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医疗剧获观众和医界双双点赞

荧屏需要靠谱的现实题材力作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曾有人认为,相较于之前流行的那些玄幻、穿越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缺乏娱乐性,市场上恐怕叫好难叫座。不过,目前正在东方卫视黄金剧场热播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剧《急诊科医生》,播出至今,平均收视稳居卫视同时段第一的位置,更为宝贵的是,剧情除了吸引观众点赞,医疗行业也对该剧的科普价值和人文关怀颇为认可。口碑和市场如何做到均衡?青年报记者也对此剧进行了了解。

青年报记者 陈宏

视角 平视医生的无奈和坚持

作为名导郑晓龙和刘雪松执导的大剧,继温暖现实主义大作《国民大生活》之后,东方卫视又迎来一部高期待大剧。与此同时,本剧的上海本地收视也十分可观,首播当天,上海地区单集收视率就一举破5。不少观众认为,这部剧给了平视医生的视角,所以能打动人——医生也是普通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在以往的不少国内外同题材电视剧中,有时为了制造戏剧效果、满足观众的观看欲望,创作者们会加入一些夸大医生工作职能的桥段。这样的艺术加工或许让人看得十分过瘾,但却多少有些偏离现实。但该剧在创作上保持了克制,在将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淋漓尽致展现的同时,选择了与患者和观众平等的视角。

剧中有一个案例,张嘉译饰演的急诊科主任何建一接诊了一位遭遇车祸的青年,为节省时间,他直接骑在推车上为病人做心肺复苏。然而因为伤势太重,病人最终还是没能抢救成功。看着青年的父母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急诊科的医生们既遗憾又无奈。“患者总把医生当神”,这不仅是剧中的台词,也是现实中许多医者无助心情的真实写照。

反响 观众看到科普医生看到反思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该剧在展现医生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在用心科普医疗知识。电视剧不仅向观众传递了生命的价值,也与观众产生“互动”。剧中有大量的医学专业名词解释,比如PCI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心肌梗。医生们的台词也包含了许多普通人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比如狂犬疫苗不是任何医院都能注射、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大于等于80mg/100ml就属于醉酒驾车等。不仅如此,片尾的医疗小常识也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内容涉及如何判断药物在饭前还是饭后、儿童误食水银体温计后该怎么办等多个问题,教观众在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医疗知识的科普,被不少观众点赞,主演王珞丹本人在医院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收获,“现在急救知识还是记得蛮多的,心肺复苏、骨折急救法还有气道异物排除,这些都还记得。”

除了极具科普意义之外,《急诊科医生》对中国医疗事业也有积极助力的作用。剧中,江晓琪提议成立急诊科救助基金的设想,这一设想不仅引发了剧中人物的思考,更引发了现实中医生们的思考。王珞丹对于江晓琪的做法很认同,她也希望通过演绎角色,能够让大家对于生活和社会做出一些反思。北京协和医院评价《急诊科医生》“堪称一部当今医疗技术与社会话题的热点集合,人类生命的可贵与医者情怀的伟岸,危难时刻的相濡以沫和同舟共济,将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医疗剧,医生们能给出这样的反馈,可以说是对电视剧的极高评价和认同。

思考 靠谱的现实题材能大获成功

毋庸讳言的是,如今电视剧制作行业,由于政策导向的关系,正在整体向现实主义题材进发。《急诊科医生》这种大投资大制作、名导名演员加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会在创作上狠下功夫,但未必所有的剧,都能有如此人力物力,未来在这个题材领域,也会出现烂片。这个领域要出精品,小制作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

在国际上,我们可以参考邻居韩国的做法。韩国的电视剧领域,近年来由于偶像文化输出的需要,大部分都是才子佳人、花好月圆,但相对投资较少的电影领域,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都在国际大赛上获奖,这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它们所呈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社会观察得仔细,题材抓得准,然后故事打磨得好,就成了精品。

我们国内也同样不乏成功的先例,而仔细盘点下来,我们会发现,它的特点是在剧本、制作、表演、立意等方方面面都没有短板。目前,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刚在“转向”,多诞生一些示范性作品,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提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