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经侦民警十余年“智斗”金融犯罪 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亿元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林植(左)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今年5月19日,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林植获得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在同事眼中,办过无数大案要案的林植获得这样的荣誉名副其实。近年来,他所办案件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高达30余亿元,成功化解涉稳风险隐患数十起。他说,只有自己比投资者先发现风险,才能让老百姓及时止损。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鹰眼”抢先一步识破投资陷阱

2014年3月,一个名为“沪易贷”的网站悄然兴起,它以“承诺保本,高息回报”的噱头吸引投资人投资,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把资金“雪球”滚到了1.9亿余元,投资人遍布全国各地。但一年后,其官网突然出现了一则需要延时兑付投资人本息的公告。这则公告在当时并未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但在市公安局的办公室内,坐在电脑前的林植“嗅”出了其中的猫腻。

“我当时觉得不对劲。首先,这个网站募集的资金体量非常大。其次,它宣称的利息很高,年化收益率达到了59.2%。最让人怀疑的就是它资金出现了无法兑付的情况。分析下来,我们初步认为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在尚未接到投资人报案的情况下,林植仍决定深挖这家网站。

林植表示,相比其他类型的案件,经侦类案件本身具有专业性,在金融和互联网的掩护下,经济犯罪的隐蔽性高于其他类型犯罪。在林植看来,经侦民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善于发现线索。通过调查警方发现,尽管“沪易贷”网站上列出了大量的投资标的,但很多都无法与现实中的真实项目对应,所谓的依靠投资项目盈利实则只是把钱装进了网站负责人刑某自己的口袋里。林植介绍,一般情况下,P2P网站作为中介只在投资人交易过程中收取服务费,但像“沪易贷”这样将资金拢在个人手中,就等于利用这个平台形成了“资金池”,从而涉嫌犯罪。通过警方的层层深挖,“沪易贷”网站的骗局最终浮出水面,涉案犯罪嫌疑人最终被捉拿归案。

“像‘沪易贷’案,我们留意到了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站上的异常,做到了比投资人先注意到风险。若非尽早发现,受害投资人的数量和损失将更加庞大。”回忆起办案的经历,林植感慨道。

2002年从警校毕业后,林植就开始在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工作。除了“沪易贷”非法集资案,近年来,林植先后成功侦破、处置了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集资诈骗案等一系列公安部交办、督办的重特大案件,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30余亿元。

及时沟通追赃情况让投资人放心

出生于1979年的林植,现任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对于经侦民警来说,侦办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除了要处理侦查破案工作,也要着手稳定受害群众情绪。部分受害人被骗后情绪失控,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出现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在接待受害群众的过程中,民警有时也会成为受害群众撒气的对象。

但这些在林植看来,只是分内之事。“我们会和投资人代表保持沟通,及时把追赃的进展情况告诉他们,而且和投资人接触也可能得到一些新线索。”尽管林植平日有大量的案侦工作在身,他仍会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和探组同事尽可能接待受害投资人,稳定他们的情绪。他先后接待涉众型案件受害群众200余批次,成为不少群众口中的“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好警察”。

为了办案,加班加点成了林植工作的常态,他曾在办理某要案前后,连续一个月加班工作到凌晨。“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那段时间没回过几次家门,但家人很理解、很支持我的工作。”林植说,自己有时候和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几天不见,就会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孩子在电话里说一声想我了。”林植说,那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