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剁完手”即退货?消费者:越等越觉得包丑

“双十一”后再现退货潮 为凑“满减”退货成“套路”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剁完手”后迎来“退货潮”。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2017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最终定格在1682亿元,在这场全民消费狂欢后,“战场”随即转移至快递行业。一方面,大量消费者在家等候快递光临,而就在此时,另一群人却已早早迈上退货之路。除了常见的“冲动消费后悔型”退货外,伴随烧脑优惠规则还出现了“凑单计划型”退货。此外,各类骗局也已经穿上“双十一退货”的外衣卷土重来,消费者不得不擦亮双眼。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双十一”隔天凌晨蹲守赶在卖家发货前退货

“‘双十一’当天要抢着买,第二天0点又要抢着退货,真的感到有点无奈。”说起自己今年的“双十一”体验,白领陈小姐忍不住吐槽。11月11日下午1点,她偶然发现某品牌一款原价300元的防晒霜,正在以“135元买1送4”的优惠活动促销。眼看着促销限量仅几百件,且当时仍有几位买家尚未付款,陈小姐匆忙下单付款并庆幸自己赶上了“省钱末班车”。

然而,一个半小时后,冷静下来的陈小姐再次点开订单页面发现,自己购买的是容量为20ml的套装产品,而原价300元的则是60ml的套装产品,而所谓的“买1送4”送的也只是其他的小礼品。一番计算下来,她觉得自己非但没有捡到便宜,还变相多花了钱。

陈小姐随即决定退货,却被告知只有11月12日的0点可以退货。“今年有些商家为了应对大规模退货的情况,特地晚一点发货,我赶紧查了我的物流信息,结果显示还没发货。”为了赶在卖家发货前退货省下运费,她只好12日凌晨蹲守在电脑前,“过了0点就显示网络问题无法点开页面,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退掉。”

不同于陈小姐的“看走眼”,市民吴璇的退货经历则更显“情绪化”。“双十一”前,她花800多元买了一个背包,但付完定金后,她却陷入了“煎熬”之中。“定金付好之后一直到‘双十一’这段时间,越等越觉得包丑。”本想退货的她没有想到,今年“双十一”物流意外给力,11月12日便收到了背包。“定金要100元,如果退货就白白损失100元。”吴璇表示,这两天她仍在纠结是否退货。

市民朱女士几日前在网上以“1.42元/片”的“双十一”特惠价买了几十包卫生巾,但这两天她走访发现,一些线下门店内该款产品“双十一”特惠价仅为“1.14元/片”,比网上售价更为便宜,这让她也萌生了“退意”。

为凑“满减”购非必需品下单后“计划性退货”

除了上述因对商品不满意而退货的情况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则把“双十一退货”玩出了“新花样”。“‘双十一’期间商品价格不断变动,有时候一刷新就发现价格更便宜。”市民钟小姐的消费策略之一便是当商品出现更低价时重复购入,之后再趁商家发货前退掉之前贵的那笔订单。在11月12日凌晨,钟小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批“双十一退货”。

今年“双十一”推出了诸多“烧脑优惠”,为了满足各类满减要求,钟小姐还尝试了凑单。“减了50,还想减100,但总是发现还差一点,就又去添加购物车,就这么循环下去。”为了凑单,她买了一些并不是特别需要、喜欢的东西,最终达

了“减300”的满减条件,“等东西到了后再看,如果觉得还可以就留下,如果实在不想要,就退。反正满减的目的达到了。”

钟小姐表示,自己今年“双十一”共消费2000余元,其中11月12日当天就退了500元的货,接下来会考虑再退为凑单而买的商品。

不同于热情高涨的“剁手党”,几年下来,也有部分消费者不再追赶“双十一”的热潮。市民谭女士过去曾是“双十一”的忠实拥虿,往年此时,她正像其他人一样忙着退货。但今年“双十一”,她只买了四包瓜子。“我之前加了一个微信“剁手群”,每日在群内看别人发的购物订单,感觉自己买买买的欲望就被满足了,这两天看别人退货,还会有‘还好我没买这个’的庆幸感。”而对于部分市民为凑单而退货的做法,市民马先生表示,虽然很有创意,但过于繁琐,不太适用于自己。

[相关]

节前垃圾短信扎堆 节后勿踩退货陷阱

根据近日360公司发布的《2017年双十一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双十一”期间,商家通过垃圾短信形式进行的商业推广活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统计显示,自10月11日-11月11日,360手机卫士平均每天为用户拦截各类垃圾短信3329.1万条,是2017年三季度平均水平(2238.1万条)的1.5倍。其中,垃圾短信的发送最高峰期出现在11月10日,360手机卫士当日共拦截垃圾短信1.44亿条,几乎是三季度日均水平的6.4倍。

“双十一”后,骗子的脚步同样没有停下。近日,一则快递车在G60沪昆高速衢州段突然着火致4500件快递被烧毁的消息也让不少网友揪心起自家快递的处境。记者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获悉,由于天气、交通和业务量等因素,快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近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大量冒充各类客服以“快递遗失、损毁,需要退款”为由,诱骗受害人进行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微信转账操作的诈骗方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