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黄浦规划 邀年轻人去老城厢找寻记忆感受新意

昨天,由东方广播中心和上海发布联合制作,阿基米德、新浪上海、青春上海、青年报等支持的“努力当好新时代的排头兵、先行者——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访谈节目迎来第十六期访谈嘉宾——黄浦区委书记、区长杲云。杲书记与现场观众畅聊老城厢的改造和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的规划,勾起了80后们的儿时回忆。

■A04

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商城,说起黄浦总能让人想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区,如何在保护好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让老城厢重新焕发活力,是黄浦区委书记、区长杲云一直在思考的话题。

昨天,由东方广播中心和上海发布联合制作,阿基米德、新浪上海、青春上海、青年报等支持的“努力当好新时代的排头兵、先行者——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访谈节目在FM93.4、AM990《市民与社会》栏目迎来了第十六期访谈嘉宾杲云。现场,杲书记与来自《市民与社会》的热心观众、青年汇智团成员、上海发布和青春上海粉丝积极互动,畅聊老城厢的改造和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的规划,勾起了80后们的儿时回忆。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区推进旧区改造?

“留房留人”,对老房子进行“微更新”

市民代表:杲书记好,我是一名来自老城厢的居民,居住在老西门街道。之前我们家曾有违章搭建,目前已经被拆除。在此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此次拆违过程中人性化的一面。譬如我家的违章搭建主要是厨房和卫生间,工作人员将设施保留,待设施内移前我还可以继续使用,在粉刷期间,他们专程安排我去旅馆住了两天。

我想问的问题是,黄浦区是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区,在保护好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老城厢将会如何改造?

杲云:黄浦的旧改任务量非常大,到去年年底,黄浦的成片旧里还有230多万平方米,二级旧里以下房屋还有100万平方米左右,还有7.8万户居民“拎马桶”。

对我们来说要加快推进的,一是旧区征收改造,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微更新”,以此来解决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

我们提出的“留在当地,留人留房”也是一种尝试。老城厢二级旧里以下房屋非常集中。有些地方要征收,但有些地方目前还没有征收计划,或者需要保留保护。不征收的地方,我们还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条件。譬如有些地方连卫生设施都没有,就要想方设法给他装上。有些卫生设施、厨房属于违章建筑,在依法拆除的同时,要想办法在房屋内部把厨卫功能重建好。

目前整个区域正在做规划方案,从南京路到苏州河,从黄浦江到成都路,大约1.6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该区域总体以保护保留为主,其中有一些非常完整的里弄房子,原则上“留房留人”。对于居住不方便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要通过更新改造,让居民住得更舒心。一是对房屋进行功能提升,房子还是原来的外观,通过在内部“螺蛳壳里做道场”,努力使每一户都能有独立的厨卫。二是社区环境的提升,里弄房子对上海人来说,留下了很多儿时的记忆,现在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微更新”,让社区更加宜居、更有温度。

电商冲击下如何吸引年轻人逛马路?

在商业体中融入文化、艺术元素,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青年代表:杲书记好,我叫俞菱,是世界逛马路日的发起者,之前我在上海工作15年,三年时间跟100多个明星嘉宾逛遍了上海100多条马路,我发现自己逛的马路50%都在黄浦区上。我昨天刚探访了位于黄浦区外滩的一家实体店,这几年实体店发展得不是特别好。请问杲书记,如何让更多人喜欢在黄浦区“逛马路”?如何吸引更多的商家来黄浦的马路上开店?

杲云:黄浦不仅仅要商业繁荣,还要有商业文化,我们也在引导商业往这方面转型。黄浦的商业在上海举足轻重,我们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高雅时尚的淮海路,还有新天地商圈、豫园商圈。这几年实体商业受到电商的冲击影响,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期。我们因势而变、主动引导,通过政府和商家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黄浦商业转型。

这个转型首先是要符合消费的趋势,消费者现在更多不是以购物为主,可能是以休闲、社交为主。同时消费者不是急着买某样东西,可能是逛街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非常有创意、吸引他的商品才会买,或者顾客能够跟商品有一些互动体验,就会觉得很愉悦很开心。

黄浦今明两年将有十多家商场改造,包括市百一店、世茂等。我们希望以消费者为核心,更多地在商业体中融入文化、艺术、休闲等元素,让消费者能够尽情地放松和游玩。

我认为,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在漫步过程当中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黄浦的另一大特色是有很多支马路,路上有很多有特色的网红店,只有你慢慢逛、细细品才能品出味道。因此,我们接下来希望做出更多有特色的支马路,打造“最上海”的休闲消费环境。

能否打破传统教育机制,培养更多创意人才?

创办设计创意中学,推动创新教育推广

市民代表:在我看来,黄浦区是教育大区,名校多、老校多。如今,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黄浦是否能够打破原有教育机制,培养更多拥有创意思维的人才?

杲云:这正是我们在做的!黄浦的教育底蕴非常深厚,百年以上的学校有25所。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作为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备国际视野、拥有创新能力、适应全球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现在学生最大的瓶颈就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短板。我们通过与同济大学合作,筹办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以此为试点,推动创新教育在全区推广。

这所学校采用“书院式”理念办学,采取走班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格致教育集团”的教师团队承担60%基础型课程教学,同济大学提供40%量身打造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正在对具有76年历史的永兴大楼进行保护性修缮,作为未来的校区。

前段时间我们还跟中国教育学会组建了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希望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创新精神。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有一批创新创意能力特别强的人活跃在各个领域。

黄浦是教育大区、教育强区,今后要在继续推动高位均衡发展的同时,追求更有特色、更有品质的精品教育,努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

花絮

现场,杲书记对一位从事基层治理创新工作者林先生的提问印象很深。他送给对方一本《硅谷之谜》。原来,杲书记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硅谷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直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引领的重地?那么多城市都在学却没有一个复制成功的,这其中到底有何奥秘?看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一个启发。硅谷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事实上,城市建设管理也是这样,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成功,希望市民朋友们给我们点赞,但是也可能有失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是发自内心要为这个城市做好事,为群众服务好。”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