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上海大学“创新中国”第一课以别开生面的直播形式拉开第七季课程帷幕。该堂课旨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学科融合 青春出彩”主题,凸显高校如何为青年学生成才搭建平台。当天,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来到公开课现场并担任主讲嘉宾。他指出,在创新的时代,在学科高度融合的当下,青年人想要有本领、有担当,首先就得学会合作。 负责这门系列思政课的顾骏、顾晓英两位教授一开场就说:“今晚的课,会通过专门的学习平台直播,全国已有500所高校的10多万名学生,同时在线选修了上大的这门网红课。如果在座的同学有兴趣,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同加入视频听课的行列。” 在学生们的热烈掌声中,金东寒院士走向讲台。他先是感慨《创新时代 青春出彩》主编顾骏老师很不容易,因为他能专心致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认真阅读每一篇学生征文,并为入选的学生征文进行一一点评,显示了优秀教师的情怀。他又夸赞了上海大学同学“很厉害”,他说,自己读了同学们的文章,很大气有想法,“今天的上大学子,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话锋一转,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金东寒特别强调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待和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当代青年究竟如何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呢?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思考的大问题。金东寒从“当今是合作的时代、合作的前提是要有专长、学会与人合作”三大方面展开课程。 他说,在创新的时代,在学科高度融合的当下,青年人想要有本领、有担当,首先就得学会合作。“电灯是谁发明的?蒸汽机和飞机又是谁发明的?这些问题恐怕每个人都能回答出来,但如果要问航天飞机、豪华游轮和航空母舰是谁发明的,一定没人能回答得出。因为,这些现代化的运载工具实在太复杂了,仅靠少数人是无法做成的。当今世界,即便是很小的部件或用品,都需要更多的人合作完成。”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理工大类学生霍治臣对此感触良多。“新时代怎么创新?创新中国公开课告诉我们,关键在合作!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后,我们要遵守规则,信守承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帮助他人。对于不同的意见和同伴的反对也要心态平和。这就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新时代创新的前提。再加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金东寒的课件准备得非常充分,与团队集体备课前,他加班做PPT到凌晨四点。通过采取问题逻辑教学法,层层剥笋,把观点句句推向深入。他进一步强调,与人合作的前提首先自己要有专长,要善于合作,当务之急是要学有所成。他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学习“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希望同学们能自己思考学什么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