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话剧舞台上绽放上海职工的“芳华”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今晚开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将在人民广场的茉莉花剧场内连续公演3天。这部剧颇为特别,因为它全部是由业余演员排演的,给他们提供舞台的,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青年报记者昨天采访中获悉,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去年发起了一项名为“星空剧社”的公益项目,为全市爱好戏剧的职工提供专业平台,而一位参与者也感慨地表示,他们很多剧社成员都是原来表演系毕业的,现在虽然芳华已逝,但仍可用舞台留住梦想。

为了繁荣上海职工戏剧文化,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于2017年6月6日成立了“星空剧社”,并选择了《这是最后的斗争》作为在市民面前亮相的首台大戏。这部剧是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编剧,国家话剧院2009年排演的,人物多,台词复杂,对于业余的职工演员来说,难度相当之大。该剧导演顾攀表示,之所以选择该剧,是因为它和一般商业娱乐性质的话剧不同,它以热情饱满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中一家三代人的困惑与坚守。而排演这样难度高挑战大的剧目,也正反映了星空剧社对于艺术标准的精挑细选以及展现当下职工正能量风貌的决心。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事业发展部馆员孙量,在剧中饰演一位国防大学的教授,这个角色和他本人差距非常大,他告诉记者说,“在言谈举止和神态的把握上,我做了很多的功课,网上搜各种视频和资料,希望能让自己的状态对上。”顾攀导演表示,排演确实难度很大,虽说剧里的职工演员此前有不少是表演系毕业的,但其实工作后都把曾经的专业放在一边了。“经验就是舞台上滚出来的,一开始排练的时候,他们是找不着北的。”

好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这部剧正式登台了,全程参与的市总宣教部职工志愿者负责人李琰说,他们都希望通过这个舞台,重新激活自己内心里对表演的热爱。她还表示,曾经职工在话剧舞台上有着很出彩的表现,工人文化宫曾经创排了《于无声处》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新一代的职工演员就此诞生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