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乐业·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刘君

来申城打拼多年 用技能改变人生

青年报见习记者 明玉君

    刘君(前排右二)在工作岗位上屡获殊荣。受访者供图

    刘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

编者按

乐业周刊·故事版近日继续关注身边爱岗敬业的一线员工,展现他们在岗位与业余生活中“出众、敢不同”的乐业形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7年12月底的某天,结束了上午的电焊工作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手工管子管座电弧氩弧焊工刘君满怀喜悦地前往闵行区参加2016-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农民工”的表彰座谈会。

对他而言,能够获此殊荣是对自己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鼓励与嘉奖。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多年拼搏,他不仅获得多项荣誉与比赛奖项,还在上海安家立业,真正实现了用技能成就梦想,用技能改变人生。

青年报见习记者 明玉君

命运多舛 立足“上海滩”

“十几年前,来到上海那天,正好下着雨。我们一行36人,背着二十多重的行李,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了上海。”初见刘君,高高瘦瘦的身材,脸上洋溢着朴实腼腆的笑容,有些拘谨,但聊起在上海打拼的经历和个人技能成长之路,他便滔滔不绝起来。

出生于山东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后跟随师傅学起了木工,希望学会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然而,学习了两年,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

“那时电视上播放的广告,都在说学电焊,能致富。”于是,刘君又兴致勃勃跑去市里学习电焊。两个月的速成班让他学习到了电焊皮毛,会焊接粗糙的产品了,但还是没找到能改变他人生的工作。

无奈之下,刘君又回到家乡,继续跟随师傅学木工。

殊不知,命运之门正在向他敞开。2003年的某天,刘君骑着自行车赶去做木工活,被表哥拉去参加当地的一个劳务招工面试。“有趣的是,我通过了,他被刷掉了,我便幸运地来到了上海。”

2003年3月,19岁的刘君正式离开家乡,怀揣着对未来的未知、憧憬与渴望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当时,一起来上海的有36人,我们坐着最便宜的绿皮火车,从下午4点到早上6点,虽然旅途劳累,但大家有说有笑,很欢乐。”

“我从来没有坐过地铁,也感受了一下‘高科技’。”回首当年,背着行李走出莘庄地铁站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刘君,想法简单、单纯:打工、赚钱、回家、结婚生子,这便是他对生活全部的梦想与渴望。

“刚到上海时,听不懂上海话,不太习惯吃米饭,气候比较潮湿,经常下雨……”尽管有些不适应,但刘君谨记父母的嘱托,吃苦耐劳,尽力融入上海这个对他来说全新的大环境。

铆足干劲 学习拜名师

经过3个月的培训之后,2003年6月,刘君正式被派往上海锅炉厂管子车间,开始在实践中系统学习、提升电焊技术。“从基础焊接阶段,他就立志,有一天,一定要学习焊接核心技术。”刘君的坚定与执着给当时的工段长范文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梦想的实现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我和另一个老乡结伴,除了白天做工,晚上就自己利用废料,练习焊接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被火花溅到,也受了很多伤。”

尽管如此,刘君依然充满干劲,在技术钻研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除了跟随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气首席技师季永平师傅学习焊接外,他还经常与班组同事共同探讨实践操作技巧。

2006年,刘君开始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第一次参赛,虽然紧张,但他胆大心细,调整心态,取得了电焊工二等奖的好成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上海市职工焊接技能大赛等技能比赛中都活跃着刘君的身影,他也摘得了多个奖项。

对刘君而言,参加技能比赛并不是为了拿奖,更多的是为了技能切磋、取长补短。在他看来,比赛和在车间干活是两码事,比赛不单纯比技术,更多的是体能、心理的考验和比拼,这和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每一次比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历练过程,找准优势和不足,不断提升,攀向新的技术高峰。”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在技术上的不断磨砺,让刘君很快脱颖而出。2008年,由于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合同制员工,正式进入上锅大家庭;2013年,他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现在,刘君已经成为小口径班班长,焊接水平在车间名列前茅,并在多个部件中实现小口径焊接100%一次合格。“现在看手上留下的伤疤,都是值得的。”刘君笑着说。

攻坚克难 勇挑重担子

随着在技术领域的不断成熟,刘君也开始在车间多个急、难、重项目中担当焊接主力、勇挑重担,为车间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6月,南京华能热电1号炉需要加装节流圈。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考虑到此次电厂任务的重要性,领导希望刘君接手这项任务。当时正在崇明参加技能比赛的刘君,二话不说,比赛完当天就出差去了南京。连续一周,他每天爬到50米高的炉膛,在充满粉尘、噪音、闷热而又狭窄的施焊空间内,争分夺秒作业。这绝对是对一个人体力和毅力的考验。“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我从早上6:30起床操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6:30都没合过眼。”

干起活来异常精神的他,在干完活,收拾好工具,赶回酒店的车上,呼呼大睡了一路。最终,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96道焊口任务,刘君出色完成,赢得了各方赞誉。“其实,出差之前,家里还有些困难。妻子是三班倒的工作,没法正常接送女儿上下学。幸好,9岁的女儿比较懂事,那一周,她每天早上自己上学,放学后自己回家。”谈起那段经历,刘君淡然一笑。

除了勇挑重担,发挥主力作用,刘君还带领团队不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攻坚克难。比如,在“镍基焊丝焊后易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这一QC课题中,刘君与同事多次试验与分析,将此类小口径焊接一次合格率大幅提高,给锅炉厂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刘君还积极参与锅炉厂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技能带教。他在工作及业余时间都全面关心指导徒弟操作技能,并注重每一钢种、每一新组件的焊接操作讲解和分析。同时,刘君还主动关心班组里的年轻焊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技能。“像当年师傅带教我,锅炉厂培养我一样,我也要给予年轻焊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助力他们成长。”刘君说。

感恩社会 付出终所获

“当年一起来上海的36人,只有五六个留了下来,其他大部分都回老家了。”回首过往,刘君感慨万千。他坦言,在上海打拼的十余载,他也曾因压力过大动过放弃、离开上海的念头,但最终在车间领导的关怀和锅炉厂重视技能的氛围中坚持了下来,一路走到了现在。

如今,刘君已经在上海买房、安家,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除了技能方面的不断钻研和进步,刘君还注重个人学历方面的提升。2015年,他完成了机电一体化的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

“评选优秀农民工,是锅炉厂推荐我参加的。”刘君坦言,当选“优秀农民工”后,老家的父老乡亲都为他骄傲和自豪。但他强调,这份荣誉的获得与锅炉厂领导的重视和培养是分不开的。“是锅炉厂的培养成就了今天的我。当选后,我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会继续在技术上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

“技能很重要,手艺是无价的。”回望来时路,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到一技傍身的车间班长,刘君感慨,自己通过技术实现了梦想,拥有了精彩人生。同时,他也鼓励年轻人从事技能性工作。“技能就业也很有发展前途,只要踏实付出,终会有所收获。”

技能的追求没有终点。未来,刘君坦言,将继续紧跟上海锅炉厂的发展目标,关注焊接技术的发展,不停奔跑在技能探索之路上。“发扬工匠精神,进行技能传承,感恩回馈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性人才。”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