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新青年

下一版   

 

2018年01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执射求精

张逸麟

作家胡学文说,作者是文字的帝王,而编剧是个厨子。他声明自己没有贬低编剧的意思,只是相比编剧而言,写小说更自由。

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那黄沙漫天的景象,陈建斌、蒋勤勤突破自我的扮相依然深深地留在脑海中,宛如敲上了一个地域的印章。陈建斌说,拍这部电影是他的一个梦想,他坚持用更写实的方式去拍摄,镜头粗励而真实,可显然导演的梦想不仅仅在此,而是黄沙、风尘和鄙陋的背境中探求人性。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又拜读了电影的原作,即胡学文先生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不得不说,小说中有着更深刻的地域印章,人物有着更深刻的精神困境,结局也有着更多的思索空间。

电影中蒋勤勤哭诉“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段台词胡学文作为原著作者并不太认同,但毕竟影视与小说不同,小说承载的内涵往往比影视深刻的多。

正如胡学文对自己的评价:一个简单的人,一个容易相处的人。虽然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非常多,《一个勺子》之外,《婚姻穴位》被改编为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风起兮》被改编为电影《跟踪孔令学》、《极地胭脂》被改编为电影《极地彩虹》、《向阳坡》被改编为电影《向阳坡传说》……可除了《极地彩虹》,其他的改编他都没有参与,也不对改编提什么要求,即便他对每一部改编都很期待,并且关注着。因为胡学文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小说,并只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

孔子在“执射”与“执御”之间选择了“执御”,毕竟在夫子是通才,在他看来君子不器,有教无类。而在文学创作中,有人也将作家分成水手型和农民型。胡学文很羡慕那些见多识广、文化背景丰富的水手型作家,但同时他也非常乐于在自己的文学土壤中农耕,毕竟对这块土壤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虽然面积不大,作家却如同国王,如福克纳,一生都在写约法纳克他帕郡。”胡学文说,“哪种更好?很难说得清的。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胡学文的许多小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地域情怀,他的小说关注视野总是集中在那些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底层民众身上,他的小说也塑造了许多受苦受难的女性角色。人们可以说这是胡学文的文学标签、小说风格。但就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胡学文却一直在实现着自我超越和文学创新。

有人说“写底层是胡学文的宿命”,但胡学文的小说又极具先锋色彩,以及对审美的前瞻性。地域文化浓郁曾是胡学文的风格,但他也总是在突破风格,寻找新的文学矿脉。胡学文认为,地域并不会使一个作家的写作受到局限,“恰恰相反,地域文化会为作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如南美大陆之于加西亚·马尔克斯、之于胡安·鲁尔福。但伟大的作家都是写地域却又能在地域上空飞翔。”

根扎得深,是为了长得更高;弦拉得满,是为了射得更远。胡学文深耕于一地,枝繁叶茂,执射于一的,精益求精。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