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涉保险道路交通纠纷诉调的“三方联动”将引入“行业参与调解”

上海创新保险投诉调解对接机制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道路风险地图将成为保险业参与道路交通治理的重要工具。青年报资料图 吴恺 摄

本报讯 上海创新“涉保险道交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新模式,在上海保监局、上海市高院、上海市司法局以及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的共同指导下,上海市徐汇法院、徐汇司法局、徐汇公安分局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经过多次研究,结合上海地区实际,选择在徐汇地区创新建立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调解、诉讼、理赔全流程一站式、多方共同参与的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即由原来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三方联动”,引入“行业参与调解”扩展为“四方联动”。

保险业参与道路交通治理

近年来,上海保险业积极配合法院、司法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断优化创建便捷、高效、创新的调解工作方法,提升保险纠纷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对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秘书长赵雷指出:为确保诉调对接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上海保险业将积极做好四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规范行业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调解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工作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发挥专业水平;二是完善操作流程,优化调解机制,保险行业委派调解员与司法、人民调解员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有效化解纠纷、精准理赔;三是积极协调、探索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减少调判差距,挤压“理赔黄牛”非法牟利空间;四是探索形成可在上海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的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新经验和新模式。

另外,上海保监局在机动车辆保险监管实践中,着力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上海保监局近日正式发布《上海市道路风险地图(2017版)》,组织专项课题组,以上海车险平台大数据为基础,从“道路风险概况”、“从车维度”、“从人维度”“环境维度”以及“交通治理维度”五个分析维度,进行了深入的透视分析。

上海属于典型的城市型车险市场,其经营成本受赔付端影响较大,特别是人伤赔付成本较高;同时道路交通事故量高居不下,又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

“道路风险地图”的推出,是上海保监局结合地方车险监管和发展的实际,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在车险经营精细化管理和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之间,找到了的一个连接点——揭示并协助改善道路交通风险。道路风险地图首次尝试在车辆维度、时间维度、天气维度将地图切片,用以表现不同类型车辆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动态变化。并在切片化展示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制作短视频来展示24小时的上海道路风险分布,将不间断的切片地图串联起来,实现了用一张“动图”看懂上海24小时道路风险分布,实现了道路风险地图的视频展示。

道路风险地图将成为保险业参与道路交通治理的重要工具,上海保监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指导行业发挥保险业作为专业风险管理者的本源功能,积极参与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实践。

城市道路风险的保险视角

道路风险地图发布的重要意义在于,开辟了观察城市道路风险的保险视角。

从《上海市道路风险地图(2017版)》看,上海市各区域事故密度分布表现为中心城区以及闵行区、宝山区较高;从事故绝对量来看,浦东新区、闵行区和静安区排在前三位。从全市道路事故的空间分布来看,事故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以及非中心城区的中心城镇;从时间分布来看,呈现出早、晚高峰高,且早高峰高于晚高峰的“马鞍型”分布。

在车险经营实践中,不同性质的车辆出险概率有着显著的不同,那么城市道路当中,不同性质的车辆在事故分布上又存在哪些差异?《上海市道路风险地图(2017版)》也对此给出了回答,显示家用车、出租车等不同性质的车辆在事故分布的时间以及地点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从时间分布来看,家用车事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与上海市道路事故整体分布基本一致;非家用车在白天的事故概率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早晚高峰的事故概率差距不大。

从五个不同年龄段人群来看,事故分布峰值也主要出现在早晚高峰,但差异不大。在早高峰时段,除90后事故概率偏低,其他人群事故概率接近。但在晚高峰后,各年龄段的事故发生概率依此由从高到低分层,与各年龄段的生活习惯大致相符。

从环境维度看,天气越恶劣事故发生概率越大,“雨夹雪”和“中雨”对事故发生概率影响明显,其日均事故量相比较“晴天”分别高了30.41%和9.83%。从空气质量指数来看,“中度污染”对事故发生概率影响较为明显,其日均事故量相比较“优”的情形下高了8.62%。具体来看,家用车的事故概率受空气质量影响更明显,而非家用车在各种空气质量情况下差异不大。出租车受空气质量因素影响也十分明显,但与其他车型不同,影响出租车事故发生最明显的为重度污染天气;公交车发生事故概率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