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网剧市场的愁与思

陈宏

□陈宏

前不久,曾经成为话题热点的网剧《河神》遭遇下架,让不少网剧制作方和视频平台,再度正视起了如今投资日益高企、观众口味不断提升、监管也更趋严格的网剧市场。如今的大环境下,大投资大制作是否应该是未来网剧发展的趋势?

网剧的诞生基于互联网属性,天然拥有针对年轻化网生观众的垂直性,这也是网络播放自制剧与电视台播放剧集的原始区别之一。像搜狐视频早在2014年就打造出在这两年关注度大增的青春校园题材剧《匆匆那年》,并获得豆瓣8.1的超高分,就成了一个正确的探索。

既然以年轻受众为主,自制剧的类型题材方面则会选取年轻人关注度较高的方面打造。像《法医秦明》这样的悬疑推理类型也就成为不可忽略的题材。2017年是网剧精品爆发的一年,题材之中当以悬疑推理的热度爆发最快,而像搜狐,新一年就准备在这些吸睛的题材方面有所突破。

爱奇艺也根据稀缺、吸睛的原则,做了讲述传统习俗的《河神》,题材新颖,后来不出所料引爆了话题,甚至有传言称,它已经被国际著名的视频网络看中,准备购买版权。然而,就在近日,它下架了。

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主流文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对网剧市场的影响也变得更受重视。“目前,大家都强调大制作,或者购买昂贵的高关注度大剧的版权,甚至不惜先行亏损抢占市场份额,但观看喜好和政策之间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让视频平台风险剧增。”一位视频平台的制作人告诉记者。

是不是好的网剧一定是大制作?有人表示否定,他们认为,相对于大投入大制作,“精而美的创新”才是网剧的精神,这跟投入大小不完全划等号。纵观整个网剧市场,在2017年进入精品化阶段所对标的“美剧化”“电影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网剧在题材内容与技术制作两方面的追求,并且对工业化流程准则有迫切期待。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业化效率之前,每个平台对自制剧的类型则更需要提高规范化标准,在类型片中不断细化题材,便于更精准的用户投放。

搜狐的张朝阳认为,当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用户本身都更加多维度、更加“细颗粒度”。因此,无论对搜狐视频平台还是媒体平台而言,通过内容细分覆盖用户生活的不同层面至关重要。在网剧已经遍地开花的当下,打破僵化的思维框架,做出题材突破已经迫在眉睫。“所以2017年会诞生《端脑》与《我叫黄国盛》两部高口碑神作,”制作方表示,搜狐正在探索“All in自制”的新方式。

记者发现,《我叫黄国盛》是电影制作团队工夫影业旗下控股公司之一工夫小戏的代表作,15分钟左右一集,一共六集的体量,大片效果配合黑色幽默,由普通议题延展开来的精英价值观输出,笑点与嘈点齐飞的同时,含义却耐人寻味。典型英式迷你喜剧模式搭配电影质感,前四集免费观看,最后两集付费观看,或许能够为视频平台的细分群体付费走出试验性的一步。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