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影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

    五颜六色的线纺织出绵暖的标布。

    指导爱好者进行刺绣。

    织布机前总会吸引很多爱好者参观拍照。

    纺布梭子。

    标布制作的旗袍书签。

■摄影手记

明代中期,三林塘因布市而繁荣昌盛,成为松江府纺织中心之一,每天上市的标布达上万匹。民间流传“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三林布”,三林标布声名日隆,誉满四方,作为独特工艺的标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今在生活中仍发挥着作用,为收藏界、工艺界、民俗界所重和高度评价,尤其是在注入时尚元素后做成的各类工艺品,更为各界人士所青睐。

刘佩玉,浦东三林镇人,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很喜欢看着外婆用灵巧的双手将用五颜六色的棉线,装在小小的两头尖尖的织布梭,变出一张张绵暖的标布,也就是那时起,小佩玉踏上了织布刺绣的手工生涯,一做就是四十余年。坚持传承终得硕果,在刘佩玉的悉心努力下,三林标布的纺织技艺,手工技艺取得了不少成绩,2015年她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命名为非遗项目《三林标布》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传统品牌的三林标布,也不可避免地被现代文明所冲击,单就从纺织技艺来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目前已无年轻人愿放弃白领生涯而参与到这个传统的纺织项目中,面对现状她意识到,要传承好纺织技艺,必须要在创新中发展,她在走访老手艺人的同时,将传统技艺不断变化以求新求实,并到社区、大中学校等处传授各种手工技艺,以匠人匠心的精神来唤起社会对三林标布的进一步认识和再次重视。

青年报记者常鑫 图/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