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人不愿将就享受单身状态 有人埋头打拼事业爱情难兼顾 单身青年的心累谁能懂?

记者调查发现:单身族在相同的年龄段有共性的单身之惑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相亲活动是年轻男女互相认识交往的渠道之一。 本版摄影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编者按

身边同龄人一个个成家、父母催婚的压力、狭窄的交际圈、不愿将就的心……单身青年的心累,谁能懂?父母总怪罪你不积极社交、要求是不是太高,可谁真的希望形单影只、抗拒爱情呢?

生活里的“意外偶遇”谈何容易,单身白领为何迟迟不能脱单?怎么帮助青年们扩大找到真爱的概率呢?记者深入大调研,了解青年单身白领们的婚恋困惑。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单身原因一

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觉得单身挺好

单身的日子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1981岁年出生的林婉约在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外企上班。平时就生性淡泊的她在恋爱这件事上更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她曾经为了抗拒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戴了一副怪异的大口罩现身,把对方吓得不轻。有一次,她带着闺蜜去相亲,结果人家看上了她的闺蜜,这件事被她父母知道后大光其火。

随着年龄增长,眼看女儿脱单无望,林婉约的父母不再密集地为她介绍对象了,她终于舒了一口气。单身的她平时的生活分外充实,忙碌异常。学生时代喜欢混日子的她到了临近四十不惑之年反倒成了“学霸”。她学过茶道、素描、星座、理财等,喜欢各种展览、话剧演出。如今的她,每周日会定期更新一篇公众号文章,阅读数只有少得可怜的2位数,但她不在乎,因为这些文章是她真心想写的。每周六下午2点到5点是她临摹作画的时间,她的画虽然只有初级水平,但被朋友们争相预约,她也自得其乐,觉得小有成就。最近,她又忙着要冲刺行业内的一个专业等级考试。

林婉约的朋友王子惠和她佛系的择偶状态不同,但两人殊路同归,都在终身大事上缺根筋。

在为好友当伴娘的一场婚礼上,新娘拿出一本小本子,上面记载了和新郎相识相知相恋以来的每一句话,新郎读完先是愣住继而感动得流泪满面。那一刻,王子惠被触动了,竟有些渴望婚姻。

寻寻觅觅的过程十分漫长,她曾心仪一位同门师兄许久,在平安夜带着礼物和自己写的诗当了一回圣诞老人,试图给对方一个惊喜,换来的却是对方心有所属的回应。她敏锐又干脆地Pass掉了一个又一个不合适的人,也不愿将就着开始一段一看就是失败的交往。时光荏苒,当初追求她的人很多早已妻儿双全,但她仍孑然一身。

有人问她如果再回到十年前,她会不会考虑那些曾经的追求者,她说,“不会。落子无悔。”

曾经无数次,王子惠幻想着可以找到执子之手的另一半,然后深情地对他说,“我等了你30多年,终于等到你的出现。”但那人终究没有出现。王子惠现在很享受单身的状态,有人劝她开始一段恋爱,甚至可以尝试着走入婚姻,认为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她还是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人生的剧本很多,作为演员,未必每个剧本都要亲力亲为地演一遍。我不排斥婚姻,缘分来了我不会抗拒,但若迟迟没有来,我也很享受当下的状态。”

同样享受单身状态的还有1981年出生的电视主持人臧熹,被称为钻石王老五的他如今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我觉得现在的单身状态很好,习惯了。突然冒出一个人,反而觉得生活节奏会被打乱。”

臧熹透露说,自己身边不乏像他一样的单身族,他们中有的追求单身的自由状态,剩下的则因为年龄偏大、要求过高“被单身”。

他认为,容忍单身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他们没有完全把结婚当成任务,更想追求自己的生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从外地到上海打拼,工作压力较大,经济捉襟见肘,每天工作都喘不过气来,压根没精力找女朋友。

单身原因二

外地到上海打拼,事业爱情难以兼顾

看一场电影接了10个工作电话

1990年出生的葛飞就是臧熹口中到上海打拼没钱没闲的“单身狗”。2016年,他在北京的创业项目遇到了天花板,受朋友之邀来上海做一家企业的高管,邂逅了招商部美丽的上海女同事。在他的诚意追求下,两人很快陷入热恋。

不久,葛飞离职开始新的创业项目。那段时间,他忙得分身乏术。有一次在陪女友看电影时溜出去接了10个电话。还有一次,他和女友说好晚上请对方吃大餐,结果他为了开会赴约的时间一拖再拖,女友饿着肚子等了他整整2个小时。开始创业后,他的资金也少得可怜,以前会带着女友去泰国玩,后来这些很花钱的浪漫支出都没有了。

相爱容易相处难。那个阶段,葛飞的创业项目还在初始阶段,女友因为缺乏安全感,两人时不时会吵架。在一次争吵中,女友再一次提出了分手,这一次,他没有挽留。失恋的他天天喝酒麻痹自己,半年后,公司散伙了。

2017年至今,葛飞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创业项目,但他却保持了单身状态。“我现在除了睡觉,就在忙创业。现在进入一段感情太不负责任了,我没时间陪对方,就不要耽误彼此时间了。”

对于前女友,葛飞始终抱有愧疚,“我不能给她一个很好的生活,连最基础的在上海买套房的能力也没有。其实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感情还挺好的,天天黏在一起。可能是双方遇见的时间不对。我后来回去找过她,我相信我们彼此还爱着对方,彼此都有不甘心,又却没有办法复合。每个人都希望事业、爱情双丰收。但在人生每个特殊的阶段需要做一个权衡。人生有遗憾,才会愈加珍惜。”

葛飞现在公司的小伙伴中也有一部分单身的,他评价说,有的人颜值不高,缺乏自信,有的则要求太高,自身条件和择偶要求不匹配,还没有遇到对的人。“人生说到底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如果再择偶,我只会考虑她是不是我喜欢的,是不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年龄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对爱情的认知也不一样。”

和葛飞的情况类似,1984年出生的王春恺在上海一家研究院工作,他透露说,自己在上海多年,一直苦苦追求真爱,也是最近才刚刚有了女友。王春恺2008年来上海读研究生,2011年毕业,工作已有7年时间,这些年,农村老家的父母一直催他找女朋友。但他的择偶计划却丝毫没有进展。王春恺有了5个500人大群,有时候他会在群里开玩笑地调侃说自己还是单身,求介绍。果然,热心的牵线人纷至沓来。

一直以来,对于找女友这件事,王春恺的态度是“总是能找到的,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不会焦虑”。

单身原因三

听了太多“围城”内的负面消息

恐婚男提前踩点养老公寓

一些单身族因为人缘接触面不广,工作压力比较大,导致事业爱情难以兼顾。而另一些人却因为另一些原因而“恐婚”。

1982年出生的黄柏昌已经单身很多年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他因为人缘好,不时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但他却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不婚族。

对于婚姻,黄柏昌有着深深的恐惧。“现在的‘80后’‘90后’离婚率特别高,爱情保鲜期不是特别长,现代人工作节奏很快,压力很大,婚后特别有了孩子后日子过得很艰辛。每次我和已婚好友聚会,他们都会羡慕我现在的单身状态,觉得他们自己的生活被框住了。身边很多人和我吐槽,生活很累。”黄柏昌给记者发来一段聊天记录,透露说,最近他一位结婚刚满半年的哥们想要离婚,觉得婚姻像把枷锁,这在90后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虽然刚刚36岁,他已经为以后的养老做好了规划。黄柏昌理想中的养老模式,是住在类似爱情公寓的养老公寓里,单身的或者离异的朋友可以抱团养老。为此,他已经考察过上海多家养老院(养老公寓),有一家养老机构甚至还有马球场,所有的老人都佩戴应急手环,碰到突发事件可以摁紧急按铃,不用担心出事了没人知道。低龄老人更可以参加很多活动。

其实,黄柏昌早些年也交往过几位女友,大学里的女友后来出国就分手了。还有的女友谈了一两年感情变淡了无疾而终。他也曾想过找一个人相伴一生,但一想到年迈的父母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奔忙,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父母投入毕生积蓄,就是为了替子女买婚房,婚姻就像一场赌博,赌得好和谐家庭,赌得不好财产缩水。”

黄柏昌曾为一位哥们做过二次伴郎,因为好兄弟第一段婚姻的不幸福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我认识的夫妻中有的是为了装修离婚,有的是为了酒水出资不均闹矛盾。我有一个兄弟婚前三次和我说想悔婚,事情非常小,就是两人到商场买餐桌,男方认为简单一点就好,女方看中的是一万元的桌子,两人争执不下,一度打算把预订好的婚宴退掉。还有一位好朋友是外企经理,年薪二三十万,老公虽说经济条件不错,但为人很节俭,一度为了妻子买买买不开心。最后为了家里要不要买车的事,双方最终分道扬镳。”

在黄柏昌看来,“80后”“90后”这一代在家里备受宠溺,受不了夫妻间价值观的冲突。因此,如果两个人要结成夫妻,三观一致很重要。

[记者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单身男女。不同年龄段的单身族有属于自己特定年龄的单身之惑。

●1980年到1985年年纪渐长,择偶遭遇尴尬期

1985年的Yuki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她坦言,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新朋友,但自己已经30多岁了,不太愿意去广交新朋友。“好像大家都不愿意花时间谈恋爱。女孩会考验男孩到底能追多久。如果仅仅是浅尝辄止,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诚意。现在有部分男生找女友是广撒网,对于这类人我一般不会考虑。但刚接触的时候,人家不了解你,如果你没任何回应,对方找下一个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她还表示,自己这个年龄段比较尴尬,自己二十二三岁时喜欢一个人会不管不顾,但随着年龄渐长很怕先付出先受伤。“比我年轻的女孩不会想着一谈恋爱就结婚,这样就会被框住。但到了我这个年纪,不得不考虑婚姻的事。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还不如保持单身状态。毕竟一个人好好地过,好过两个人糟糕地过。”

●1985年到1990年职场未站稳脚跟,先立业后成家

1988年的青年创客刘帅将自己单身的原因归结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缘分未到。谈及为何沪上白领脱单难的原因,他分析说有三大原因,一是竞争大,除了本地竞争对手以外,非沪籍优秀男女青年众多。二是要求多,不少人对生肖、星座、资产、颜值、学历等均有要求。三是圈子小,不少单身男女都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较少参加社交活动。他希望社会对于大龄未婚男女,特别是未婚女性给予更为包容的态度。

1989年出生的李彬彬外表帅气,却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女友,让旁人颇为费解。他总结说,自己以前之所以长期单身是因为自己不爱出门,不知道如何与女生互动。有一次,他和聊得很好的心动女生出去约会,女生伸出手,他却不明就里,呆在那边,回家后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女生想要牵他的手。因为误读了女生的意思,两人没了下文。

之后,李彬彬参加了恋爱培训班,加了很多感兴趣的交友微信群,接触的人多了,了解了一些互动的技巧,终于学会了如何和女生沟通。

●90后初入社会,摸不透异性的心思

1992年出生的傅侃是复旦的高材生,当年还因为寝室的集体发明上过媒体。身为典型的理工男,傅侃透露说,自己没有脱单的动力。目前的他和同学合租,性格较为内向的他不愿意主动出击。“我觉得和女生打交道比较麻烦,女生的心思难以捉摸。不像男生那么直接。我接触到的有的女生在工作上果断强势,但生活中又呈现出另一面,完完全全是小女人一枚。交往了之后,我才发现和女生打交道很复杂。”

[单身族探讨脱单渠道]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和主动选择剩下的单身族不同,还有一些单身族有着强烈的脱单意愿,但因为缺乏交友渠道,只能“被单身”。

今年36岁的方穹作为街道干部曾举行过各种相亲活动。他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自己也作为参与者参加了一场8分钟交友。现场,每个人做2分钟的自我介绍,他连续问了五个人,对方都如实相告自己是单位介绍过来凑数的。方穹将这种交友活动比喻为“拉壮丁”。更让他受不了的是,每到相亲季,来参加相亲活动的都是系统内的老面孔。和方穹同岁的孔如翀是市级公务员,是别人眼里的精英男。因为缘分不深,他前面几段恋情都没有修成正果,眼看着成了别人眼里的大龄单身男青年,他竟有些焦急起来。他总结分析说,青年单身群体庞大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大的可能是没有遇到正确的人,其次是谁都看不上,眼高手低。

因为曾经是团干部,孔如翀很大一部分精力曾经花在组织青年交友派对、联谊活动上。他组织的活动曾促成了三对佳偶,这让他感到颇有成就感。他透露说,自己当时有女友,所以只是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组织活动。“现在社会的白领日常工作比较忙,自由时间比较少,工作中遇到对的人的概率不是很大。我的每段恋爱时间都很长,基本没太多空窗期。就拿我来说,就不是很习惯传统的相亲模式,历任女友基本都是同学或者工作中自己认识的。”

孔如翀建议,团组织可以发挥平台作用,将交友活动作为课题来研究。建议能多开展一些有指向性、目的性的细分活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众乐乐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花的成本远远大于成效。他认为现在社会上的交友平台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是纳入到平台设立了门槛的,有的纯粹是为了赚钱。

对于现今社会产生庞大单身群体的时代背景,他分析说,单身与否属于私人领域的话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故事和案例都有独特性,很难套用公式来分析。但他认为,现在的单身族的存在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比如互联网模式下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思潮出现多元化,择偶需求也更多元。

(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