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感专家、婚恋专家眼中的80后90后脱单之惑:人的独立性变强了,对生活伴侣、对婚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专家:恋爱婚姻就像一次“成人礼” 不能光算“经济账”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恋爱婚姻能让人成长成熟。 本版摄影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当看到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相关文件时,不少单身族呵呵一笑,这也管得也太宽泛了吧。但在婚恋专家的眼中,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单身不生孩子对社会长远发展竟是有害的也需要相关部门更有力的支持。

“80后”“85后”“90后”各个年龄段男女生到底面临什么样的脱单困惑?青年报记者随访了多名沪上婚恋机构资深专家、情感顾问等,听他们深度剖析上海单身青年面临的婚恋困境。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调查1 单身群体迅猛增长的时代背景

结婚“不划算”了?

城市里的单身族“单兵作战能力”提高了

在问及为何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主动选择单身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素有“麻辣情医”之称的心理咨询师、两性关系专家吴迪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婚姻对年轻人的利益在飞速下降,婚姻的成本又太高了,结婚对老百姓而言是越来越“不划算”的事了。不少人认为结婚最大的功用就是生孩子,但近年来年轻人生育意愿在逐年降低。“试问,如果一个人连生孩子的意愿都没有,为何还要结婚呢?”

“结婚的成本太高,一个人生活的便利性和可能性很高也是导致年轻人不愿恋爱结婚的原因之一。以前两个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经济成本会降低,现在不一样了。”吴迪举例说,以一对30岁左右在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为例,每人一个月挣一万五,各自都过得很滋润,生活品质还可以,但两个人婚后有了孩子,这点工资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我们的父母、“80后”的父母那个年代单身一个人无法过日子,还喜欢讲婚姻的磨合,需要组队搭伙。现在的时代赋予了单身族享受婚后才能享受的便利,就连家务活也能社会化,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叫外卖,家里不需要有个老婆做饭了。这使得每一个城市人单兵作战能力变强了,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容忍婚姻中的琐碎、吵架、不和、纠缠,不愿意去磨合。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谁愿意给自己添堵呢?”

她认为,这样的局面的产生不足为奇,中国单身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情况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步伐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按照吴迪的理论,结婚是“不划算”的,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结婚呢?吴迪的观点是,这就和钱钟书说的围城一样,没走进婚姻不知道婚姻有多烦,就和股市一样,虽说证券交易所门口都会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还是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地入市。“前两天有个大龄女青年来咨询我,要不要和渣男结婚。我说,‘我理解你要结婚的迫切心愿。但你是否想象不出来和渣男结婚后会怎么样?’她说的确想象不到。这位女青年为了解决眼前的未婚危机,贸然进入一段危险关系,无异于饮鸩止渴。”

吴迪鼓励单身族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一些大龄未婚青年父母的想法有些古怪,认为孩子没结过婚丢人,但可以接受孩子离婚。有一位家长甚至对孩子说,‘你就是今天结婚,明天离婚也可以,我们就是要办一场婚宴,发一次帖子,让所有人知道你是嫁得出去的。’真可谓是面子害死人。”

缺乏健康婚恋观?

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开放度很高

“首先,我们这个时代和父母那个时代有很大不同,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开放度很高,父母那个年代还不太能接受不婚、离异,但这个时代从不能接受到习以为常,或者说只能接受。”心理咨询师、爱婚俱乐部情感教练康煜分析说,很多年轻人为何宁愿单身,也不愿意走进婚姻是因为社会上缺乏关于婚恋观积极正面的引导,爱情和婚姻是美好的人生经历,也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必经之路,人都是在经历和担当中成长成熟的,我们出生于家庭,归宿于婚姻。现在互联网自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负面的引导,不少年轻人都秉持着这样的观点,“我一个人活得挺好的,为何要降低生活质量?”在康煜看来,这反映了部分年轻人不愿成长,不愿担当的心理状态,因为在相爱和为人父母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为对方和家庭持续付出。如果讲究舒服和生活质量的话,恐怕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是最舒服的,有人照顾、无忧无虑。如果算经济账的话,结婚肯定是一笔亏本买卖。“生孩子结婚是亏本买卖。父母年迈了,需要你照顾,你亏不亏本?父母供你到海外读书,花了几十万,回国找工作月薪几千,这笔账亏不亏?”他认为,婚恋不能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恋爱婚姻就好比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成人礼”。

对于单身群体迅速膨胀的原因,康煜分析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没得选,而是选择障碍。现在的社会开放度很高,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哪怕不婚不育也会被社会理解为追求个人自由。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个性的尊重,但另一方面却反映出社会对于健康婚恋观的缺乏。从人性角度来看,当一件事没必要一定要做的话,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前方有好多条路,不少年轻人却迷失了。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最舒服、最轻松、最享受的方案,即保持单身。此外,现代人持久力不够,有的在尝试了三四次后说太累了休息休息吧,一眨眼几个月就过去了。还有人抱着随缘的佛系的恋爱心态,认为找到另一半靠的是撞大运。”

康煜又从宏观层面分析说,团中央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有着前瞻性。因为年轻人宁可单身,不愿走进婚姻的现状有诸多弊端,比如会导致家庭不稳定,新生儿减少,劳动力减少,经济、房价无法支撑,老龄化程度增加等。“个人认为,十年内,相关的社会问题就会出现。比如原来由婚姻家庭解决的养老问题,以后会推向社会。虽说养老机构能提供专业的养老设备,但机构能提供多少人文关怀是无法考量的。这意味着社会要承受原来家庭能化解的东西,社会成本变得很高,但缺乏亲情的幸福感很难被代替。”

调查2 专家眼中“80后”“85后”“90后”不能脱单的真实原因

1980年到1985年的单身族

■心理咨询师康煜

这个阶段的单身男女比较尴尬,有的缺乏恋爱经验。随着职场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他们的眼光更高了。25岁和35岁的未婚人群都想找和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可35岁的白领可能已经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了,和25岁的年轻人口中的“差不多”完全不是一种人。

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女的择偶范围大大缩小。我认为,既然他们的资源已经少了,就要积极地扩大范围,与此同时修正择偶条件。择偶条件相当于“过滤器”,在茫茫人海中筛选出合适的交往对象。很多人只用自己的方式去过滤,会出现没有人选的情况。问题就出现在过滤器上,即他们的要求不符合市场,人无完人,需要重新定位择偶标准。

这个年龄段的单身族还喜欢抱着随缘,看天命的态度。他们需要承受的风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单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果婚姻是一段必然的经历和人生归宿,那就给自己一个时间底线去面对和经营,而且越早越好。

■“交大红娘”创始人吴斯一

不同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的脱单困境是不一样的。我们做过很多调查,发现1980年到1985年出生的男生择偶时会遵循自己的要求,也不太会轻易地更改,有的相亲人数达到三位数,交往人数达到二位数,都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他们不愿意将就,希望能够遇见那个理想型。其次是工作的原因,有的男生在公司中属于中流砥柱的位置,工作确实太忙。

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大多条件非常好,属于优质女,适合当太太。她们大多在20多岁青春年华的时候耽误了择偶最佳时机,到了这个年龄段确实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她们是婚恋机构投入服务精力最多的人群,但如果她们想要步入婚姻,会十分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缘分,家庭生活会比较稳定。

■梅园婚恋“小红梅”楼老师

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处于两极分化的两个阶层,其中有一部分是钻石王老五,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我们碰到过一位男士非常挑剔,在看女会员资料的时候,说“这张是PS的,那张是假照”,要求高得离奇。

这个年龄段的男生绝大多数在经济上有短板,有的因为没有婚房在择偶时欠缺自信。我们曾经为不少这个年龄段的男士推荐过女会员,发现他们很自卑,“对方条件那么好呀,不行。”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彼此的条件是否匹配,不想再与异性接触两三个月后被拒绝。

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希望女孩最好能主动一点,给自己及时反馈。他们希望能缩减追求的过程,能加快脱单的速度。

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大多条件优秀,但她们的择偶要求和“90后”是差不多的,都希望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比如有的女生年薪都30万了,她认为去找年薪10万的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1985年到1990年的单身族

■心理咨询师康煜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龄段,有的择偶心态偏“80后”,比较着急,可能会到处找资源;有的则偏“90后”,不焦虑,慢慢找。他们大多不太懂得市场,脱单的方式无非是三种,第一种是朋友推荐,第二种自己去参加线上线下的社交活动,第三种是到婚恋机构物色人选。三种方式的成本依次提高,最高的就是第三种,最低的是第一种。

人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往往倾向找成本最低的脱单方式。但其实这三种模式,分别适合三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第一、二种适合“90后”,这个年龄段的人身边都是年龄相仿的单身年轻人。“85后”可以尝试第二种,但由于个人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择偶有一定要求等个人因素,往往参加社交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过了这个年龄段,朋友推荐越来越少了,资源人脉在减少,即便参加活动中你的年龄已经偏大了,现在相亲交友活动的主力人群在30岁以下。大龄未婚男女青年有走错地方的感觉,就像大学生跑到幼儿园来找对象了。

■“交大红娘”创始人吴斯一

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生,对于恋爱或者结婚的需求没有同龄的单身女生迫切,因此不太愿意参加交友或相亲活动。

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应该是所有年龄段中对交友活动接受度最高的一类人,也是目前在相亲市场属于人数最多的一类,她们中有的很焦急,意识到如果在一两年内解决不了终身大事,接下来就很难了。有的没满30岁,但会觉得身边优秀的男孩没那么多了,这个人群要更加主动,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主题交友活动。

■梅园婚恋“小红梅”楼老师

这个年龄段的单身族身边人基本都结婚了,他们也渴望找到合适的人,父母拼命催婚,让他们感到一定压力,但这个年龄段男女生的心态是想找但不会轻易找,因为等都等到这个岁数了,不能自降要求。他们中有的到了30岁还从来没谈过恋爱,对异性的了解不够。

1990年后的单身族

■心理咨询师康煜

“90后”群体中玩手机、游戏特别多,部分“90后”陷入了人机相处和谐度超过了人际互动的怪圈。在和异性交往时,他们用的是游戏的语言,八卦的调侃,生生将异性当成了哥们。这是因为,异性相吸的根本是性吸引力,如男性呈现出勇敢、担当的特性,女性呈现温柔、善良的特性。但在游戏中,男女队友组队成了一个个队友,相互调侃互不相让,削减了性吸引力。

这几年,我们接触得比较多的单身群体是1990到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爱玩,普遍心理年轻偏轻,心理承受度不够。他们中很多没有对恋爱和婚姻有积极健康的认知。没有和对方相处一辈子的观点,只是认为婚姻是谈恋爱谈得好的结果。但恰恰婚姻是需要一辈子去经营的事。如果恋人的存在只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出现,需要变了,这段关系的价值就没有了。不少“90后”没有考虑未来长久的婚姻幸福,短择、快餐、追求自我满足的心态比较明显,对生活和情感关系少有长远规划打算。

■“交大红娘”创始人吴斯一

这个年龄段不管男女生脱单率是最高的。女生年轻可爱,在相亲市场非常受欢迎,她们大多要求不高,不以结婚为目的寻找恋爱机会,没有想得那么长远。初衷是先找一个喜欢的人,先谈起来。男生则特别有趣,很会逗女孩开心,简单、快乐。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姐弟恋开始崭露头角。

■梅园婚恋“小红梅”楼老师

我们18日晚上刚做了电竞交友,19日开展了真人CS交友,20日到部队开展了内部联谊。这些活动让我们深深地感到,“90后”到“95后”已经成了婚恋市场的主力。最年轻的连1996年出生的年轻人都开始择偶了。这批人要脱单就要抱着诚恳的而非游戏的态度。

[记者调查]

单身白领为何不愿意寻求婚介来脱单?

记者在随机调查过程中获悉,一半以上希望脱单的单身白领宁可在家刷剧、玩游戏,也不愿意走出家门,高达八成的被访者没有考虑过到传统的婚介机构物色合适的人选,六成以上的被访者对交友活动秉持“娱乐一下可以,但不指望靠此脱单”的心态。

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分析问题症结所在。“益佳缘”交友平台联合创始人周苗分析说,市面上的一些婚恋机构的靠谱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可能为了盈利在各方面做得比较粗糙,比如在男女嘉宾匹配度、背景考察方面不是很理想。现在年轻人交友的需求不一样,不少机构在交友活动设计上缺乏针对性,变得有点千篇一律。这导致现在的交友模式存在结构性失调,青年白领参加过一两次,就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有了一次不良的体验,就会回避类似的交友形式。

“现代社会,个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加上价值取向多元,即便个体选择单身,舆论没以前那么一边倒了。白领的经济状态也比以前更好了,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生活。所以现代人择偶,更多地是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梅园婚恋“小红梅”楼老师分析说,对于部分传统婚恋机构来说,存在信息流通性不强,资源不广的弊端。有的小微婚介所还是维持一张桌子两部电话的模式,压根不知道“90后”单身族在想些什么。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