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梦创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创话题 热潮已过 无人零售行业面临洗牌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多家行业相关的创业团队兴起,资本进入,呈现高歌猛进的状态。

然而,今年年初,持续火爆近一年的无人货架开始降温,行业面临洗牌。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无人零售市场中开放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左右,但整体市场规模仅为3亿元。

从元年的资本狂热,到今年年初的行业洗牌,无人零售经历了一系列波动,行业内公司经过沉淀,也正在思考无人零售的走向,他们看好行业的前景,并将专注于在自己领域耕耘。

■B07

2017年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多家行业相关的创业团队兴起,资本进入,呈现高歌猛进的状态。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无人货柜开始降温。这一行业经过洗牌之后,底层技术、社区便利箱、无人便利店,这些不同细分领域的创业团队正在自己的板块耕耘,共同支撑,推动行业发展。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无人零售”经过狂热期面临行业洗牌

2017年,多家创业团队开启无人零售创业,资本涌入,一时间热闹非凡。

去年年底,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阿里则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宣布进军无人货架领域。

同时,顺丰推出无人货架“丰e足食”,饿了么推出无人货架“e点便利”。京东X无人超市也宣布将在郑州、长春、成都等重点省会城市开设100家门店,布局写字楼、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

今年1月初,苏宁正式上线“苏宁小店Biu”无人货架,今年计划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另外,中通也宣布与无人货架考拉便利达成合作,正式切入无人货架领域。

然而,今年年初,持续火爆近一年的无人货架开始降温,行业面临洗牌。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无人零售市场中开放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左右,但整体市场规模仅为3亿元。

从元年的资本狂热,到今年年初的行业洗牌,无人零售经历了一系列波动,行业内公司经过沉淀,也正在思考无人零售的走向,他们看好行业的前景,并将专注于在自己领域耕耘。

看到行业机会从物联网创业切入新零售行业

去年,大量资本都往“无人零售”领域涌入。目前,无人零售市场,存在一定鱼龙混杂的情况,而且大环境略显浮躁。

在幸云科技CEO吕海安看来,任何行业都有浪潮期和成熟期。无疑,无人零售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当前还处于浪潮期。他认为,最终,以技术为主的企业更能在竞争上立足。“在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方面,稳定扎实的打法可以让企业的生命力更强。”

“无人零售”是一个广义概念。大家都在这个大方向上,各自从事自己的细分工作,这意味着行业的未来趋势,不论前端呈现、设备投放、无人店改造,还是底层技术支撑,各个层面的公司都要专注于自己的细节部分。然而,行业目前尚未发展到这一阶段,还处于向这一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

吕海安过去主要从事工业物联网,2017年,他和团队向商业转型,开始聚焦新零售行业,并向细分领域发展。他透露说,注意到阿里提出“新零售”名词后,看到了这一行业的潜在机会。“我在与客户交流中,感受到商业设备厂家存在大量无人零售方面的需求,大家都开始关注这一话题。”

目前,幸云科技主要从事细分领域,开发无人咖啡机、无人冰激凌机、无人豆浆机等一系列无人设备中的单体系统。

吕海安介绍说,团队自助研发出了智能零售应用平台SDAAS系统,提供智能零售解决方案,实现“智能设备即服务”新体验。他们开发底层设备,帮助传统产业赋能,最短仅用一周时间就能够帮助客户将非无人设备改造为无人设备,并将它投放到办公室、商超、学校等场景。

市场对于无人零售的需求是多元的。吕海安表示,尤其是各家运营商、厂家在运营上都希望实现差异化,但对技术服务而言,就要尽可能地将各家需求,梳理成网状体系。所以公司要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工具包,以此满足多元化需求。

“我觉得整个行业的机会非常多。”对于未来,吕海安表示,希望更多企业能关注并进入无人零售行业,“我们觉得并肩作战的同行并非竞争对手,而是战友。我们希望可以和更多战友并肩作战。”

结合小程序和RFID技术 实现无感支付

前年,亚马逊推出了全球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当时,在创业公司从事品牌工作的王牧牧开始关注无人零售领域。

2017年,微信推出小程序,王牧牧就打算开发一款可以在线下使用的小程序,运用在无人便利店上,切入无人零售领域。当年4月,团队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搭配微信小程序开发整套结账系统,研发出了模型。

他们的便利店箱体使用RFID技术,采用结算通道,消费者站在门口结算区就可以感应价格,继而通过微信小程序无感支付,快速实现“拿完即走”。

“EasyGo”的首家无人便利店于2017年6月正式开张,这是一个外观像集装箱的独立箱体,占地约为15平方米左右,投放于小区里,主打社区场景。

到现在为止,“EasyGo”都主打社区场景,箱子离用户非常近,很多投资人对这一场景也非常看好。

王牧牧介绍说,“我们的箱体处于非常靠近用户的场景,而且零售需要线下花费大量精力经营,我们开店以来,一直在做门店运营,包括地推,更新货物品类等等。”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货品结构,进行深度运营。

目前,团队已经在珠三角投放了100多个无人便利店箱体。据王牧牧透露,今年,团队将启动各个大区的发展,包括西南、华北、华东等区域,也将在上海投放便利店箱体。

王牧牧认为,无人零售正在从原本的互联网式扩张,回归零售行业规律。“因为互联网没有边界,所以大家都觉得互联网式扩张是一种非常快的发展方式。然而,零售业的根本是有边界的,并非像互联网操作,能够快速复制的模式。”

“线下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王牧牧认为,无人零售的供应链需要更深入的运营。她说,传统零售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在运营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无人零售需要在熟悉并遵循这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提升效率。“而不是单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

王牧牧一直认为,无人是一个噱头。“我们希望看到整个零售市场的提升,不论‘无人’还是‘有人’,关键在于哪种方式能够为零售节省更多成本,提高效率。”

零支付过程让消费者实现即拿即走

这是一家实现零支付过程的无人便利店,它位于徐汇区华泾路的吉买盛,占地大约为15到20平方米。消费者下载“云拿”APP后,扫码进入该店,挑选好商品,并带着它们走出便利店,在APP已经完成结账,而无需消费者操作,实现了即拿即走。

“云拿”由一支从美国硅谷回国的技术团队创立,他们已经在新零售领域扎根多年。联合创始人Rosie Zhang介绍说,去年,新零售行业恰逢较大机遇,而且国内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应用推广的基础建设较强,在行业环境上优于国外,于是整个团队回到国内发展。

她强调,“我们不是为了追风口而做无人零售,其实我们一直在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恰好近两年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并且认为将这项技术融入零售行业,比较成熟。同时,现在人人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个合适的时间点。”

作为一家技术公司,“云拿”用人工智能算法,链接消费者与货品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视觉,掌握从消费者进入店铺后的行动路线,购物动作等相关数据,还能采集到店内的商品数据,通过后台的核心算法,将消费者与货物整合链接。

目前,“云拿”主要与企业端合作,帮助传统零售商进行存量和增量的技术升级,已经合作开出多家无人便利店。

在优化产品方面,“云拿”信奉乔布斯的极简主义,即让消费者用最简单的方式体验无人便利店,而不需要太多流程,把消费者要做的事情压缩到最少。

同时,用技术提高后台零售商的运营效率,把营业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灵活地和客户接触。目前,一家24小时便利店至少需要6到8个员工,通过“云拿”的技术可以把这一人数减少到1至2人。

Rosie Zhang认为,现阶段,强调无人便利店内完全没有工作人员,并非消费者想要的。如果技术可以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让消费者在店里实现即拿即走的理念,同时又能为零售商减少人力成本,那就是一种双赢。“这是我们理解的现阶段无人零售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谈及“倒了一大片”的无人货架场景,她说:“货架是一门好生意,但现在有些供过于求,本身技术壁垒并不是特别高,同时对后方需求较大,所以这不是一个创业公司能够‘吃掉’的场景,而需要与自身具备供应链技术的团队共同完成。”总之,这是一门好生意,只是因为资本或其他原因,没有掌握好节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