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29周胎儿在妈妈腹中动心脏手术

国内医生团队首次独立“主刀”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心心念念的“二宝”来了,却在肚子里就“病了”——胎儿被检查出心脏结构异常。终止妊娠还是选择留下?日前,首例由国内医生团队独立“主刀”的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简称“一妇婴”)顺利完成。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和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路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李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导管室主任吴琳3位专家精密合作,为一名29孕周的胎儿实施了宫内心脏介入手术。经术后复查,目前母亲和胎儿均状况良好。据悉,这是国内医生团队首次独立完成胎儿心脏介入手术。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28孕周前宝宝被发现严重心脏病

2013年,蓉蓉(化名)顺产诞下一名健康的宝宝。今年,这个喜爱孩子的家庭终于顺利迎来“二宝”,全家人都欣喜万分期待孩子降临。

然而,5月初的胎儿超声大结构畸形筛查却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这个结果好像一盆冷水泼在蓉蓉一家人头上,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更让人揪心: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三尖瓣启闭运动受限。

蓉蓉来到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和产前诊断中心,想要为她肚子里的宝宝争取一个机会。

在排除了胎儿其他结构异常及遗传性疾病后,摆在蓉蓉和家人面前的有两套救治宝宝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继续等待,每2周随访胎儿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和宫内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分娩,出生后立即进重症监护室,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但在继续期待的过程中,胎儿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出生后只能进行单心室修补,这意味着复杂多次的先心病手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种方案是采用宫内介入手术,给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动手术,但风险在于胎儿宫内介入手术带来的胎儿死亡。

对这个家庭来说,没有“完美”的选择方案。孙路明对蓉蓉及家属说:“能不能接受这个有‘缺陷’的孩子?如果可以,我们一起努力。”

不幸的是,在后续的几周观察期间,宝宝的病情更重了,原本重度狭窄的肺动脉瓣有进一步演变为闭锁的可能,右心室变得更厚更小了,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此时,胎儿已经超过28周了,出生后已能存活,放弃妊娠已不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另一方面,胎儿宫内干预技术是不是真的能改变胎儿的命运呢?

宫内介入手术给孩子一个机会

经多次商量,蓉蓉一家人统一意见,作出了慎重决定:选择留下宝宝,并尽可能给宝宝争取出生后进行双心室修复的机会——选择宫内介入手术!

经过与医生的多次沟通谈话,蓉蓉心态上就比较淡定了,“我们夫妻俩都特别喜欢孩子,既然宝宝来了,我们不仅想给他/她一个生的机会,更想给他/她一个活得更好的机会。”

尽管介入手术无需孕妇开腹、胎儿开胸,但29孕周胎儿的心脏只有一个杏仁般大小,17厘米长的穿刺针要一次成功穿入4毫米径线的右心室流出道。术中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胎儿心动过缓、心脏骤停、心包腔积血等危险状况,稍有不慎就会危及胎儿生命。

专家们通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手术的指征,设计撰写了详细的手术操作流程,尽量周全地考虑术中的每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6月20日下午4点,蓉蓉躺上了胎儿医学科手术台接受实施局部麻醉,见证历史的一刻开始了。3位专家立即各司其职、周密配合:孙路明抓住稍纵即逝的手术时机,将穿刺针在超声的引导下依次穿过胎儿肋间隙、胎儿右心室壁,成功到达并穿过肺动脉瓣狭窄处;吴琳迅速通过建立的通路,将导丝及直径3.5毫米的扩张球囊通过穿刺针送入肺动脉;当确定球囊中央骑跨在肺动脉瓣时,李奋立即利用压力阀加压扩充球囊,并快速扩张2次后迅速撤出球囊。

术后胎心145次/分,处于正常范围,超声显示经肺动脉瓣的前向血流明显增加!手术成功了!

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是成功关键

记者了解到,蓉蓉在术后第二天出院,各项数据提示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据介绍,高难度手术不仅仅是对医生技术的考验,更在于团队成员的默契和有条不紊的配合。尽管这台手术只持续了1个小时,但回忆起当天的手术场景,即使是在各自领域久经考验的3位专家,也不约而同地感慨“惊心动魄,真像打了一场大仗”。

心脏穿刺是本次胎儿心脏介入手术的首要一环。孙路明医生告诉记者,“胎儿心脏经不起多次穿刺,尽量一次成功。此外,穿刺靶点位置实际不是右心室,而是狭窄的肺动脉瓣膜,和右心室有一定夹角,如果胎儿体位稍有改变,运针角度稍有偏差,穿刺针都有可能刺破周围大动脉,胎儿性命难以挽回。”

据报道,胎儿宫内介入手术50%的病例会出现各种胎儿的并发症,其中10%-20%宫内死亡,对这些并发症快速有效的处理是降低胎儿死亡的关键,这要求充分的术前准备,团队成员术中高度默契的配合,实现无缝衔接——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真正关键所在。根据已发布的国际上的病例报道,胎儿先心病宫内干预的成功率约为60%。

从国内开展的个例来看,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与国外专家团队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医生团队此次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上海医疗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上的高端水平,对国内胎儿医学的发展而言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