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话中心将“西部歌王”王洛宾搬上舞台

用音乐剧场讲述民族音乐家一生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全剧以音乐剧场的形式勾勒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人生与情感世界。

本报讯 对音乐剧迷来说,无论是德语版还是法语版的《莫扎特》,都是经典之作。有人欣赏了音乐,有人看了热闹,但也有人被触发了灵感——我们的民族,也有伟大的音乐家,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故事,用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出来给更多人听呢?这,就是昨晚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的音乐剧场《你是我的孤独》的由来,它讲述的,正是我们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用音乐剧场讲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昨晚,吕梁所饰演的王洛宾,在舞台上娓娓道来,揭开了《你是我的孤独》的“盖头”来。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这部作品,以音乐剧场的形式勾勒了“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音乐人生与情感世界,讲述王洛宾创作歌曲灵光闪现的瞬间,或人、或事:从梦想去法国学音乐到因战乱与西部民歌结下不解之缘,从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到第一次入狱,从因第二任妻子幸福重生到又一次漫长的监狱生涯,从古稀之年与好友的激动重逢到和三毛无望的爱情……王洛宾精彩而孤独的一生,伴着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二十余首代表作及三毛的《橄榄树》走向了观众。

这部剧的诞生,来自“灵机一动”。2014年5月,上海轻音乐团举办了一场“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众所周知传统音乐会一般是以纯音乐的方式进行表演,为了能有一些不同的呈现,轻音乐团邀请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策划,决定在其中一个段落引入一些简单的戏剧元素,由喻荣军担任制作人,周小倩执导,田水饰演三毛表演一小段剧情,然后演唱《橄榄树》,搂大卫吉他伴奏。

现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虽然这是整场音乐会里最“业余”的表演,但看惯了传统音乐会,喜欢轻音乐团和王洛宾的老观众对这段表演的评价特别高。这次片段合作也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到了一种音乐剧创作的可能性。

近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在致力于原创音乐剧的开发,培养音乐剧人才,孵化有潜力的音乐剧作品。此前曾组织团队赴韩国考察音乐剧市场现状,导演周小倩和首轮主演田水亦在其中,其中观看的一部音乐剧《莫扎特》触动了她们——我们民族也有伟大的音乐家,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故事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呢?

最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决定携手上海轻音乐团联合制作一出反映王洛宾先生完整音乐人生的音乐剧场。之所以称之为“音乐剧场”因为它综合了音乐剧、话剧、音乐会、舞剧等几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在制作方面学习百老汇音乐剧的制作方法,先在小剧场进行小样制作,依据市场反应再孵化成大型音乐剧。

不过,王洛宾先生一生跌宕曲折,所作优秀曲目众多,但歌曲的悠远遐思感与戏剧所需的现场冲击力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使得创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对此,周小倩导演解释说,主创们将歌曲的编年拆散,配合王洛宾的人生情感走向选择曲目,同时通过配器曲风来解构音乐中原来的情感。

破除固有印象进行现代解读

在昨晚的演出中,很多观众都表示,自己对王洛宾的印象完全被打破。比如音乐方面,一改往日强烈的“民歌”印象,由爵士鼓、键盘、电吉他、爵士贝斯、小提琴组成的小型乐队,以全新的配器和音乐风格让经典旋律融入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包括剧名,也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希望能够忘掉一直以来王洛宾给我们留下的刻板形象,用当下的解读,寻找他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内核。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都市民谣诗人,有很多的文化符号。”编剧喻荣军告诉记者。

王洛宾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时的梦想是到法国留学深造,不承想因为战乱,机缘巧合之下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的高徒,拜倒在一位布衣短衫的农村老妇面前,从此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世界,一生离不开中国大西北,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北京,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西部。”台湾女作家三毛如是写道。少有人知的是:他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狭小的牢房甚至让他的身体只能终日蜷缩,但他却在牢房中以窝窝头换民歌,在他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创作出的歌曲却是最欢乐的。

为了服务剧情,舞美方面做得充满现代工业气息,据舞美设计焦燃介绍,舞台的正中央将被设计为一个十字形,象征王洛宾命运的十字路口,他在这个路口进行着无数次的人生选择。随着剧情的推进,还可幻化为囚禁他的监狱等。

“塑造这样一位民族音乐家,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并不针对某个特定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了解王洛宾,让年长者拥有一个可供追忆的舞台,是我的初衷。”周小倩导演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