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拾20年“少年宫情愫” 想为年轻的人们说新相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王伟(左)在舞台上表演相声。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因为机缘巧合,王伟曾参加过少年宫的相声培训,摘得市级乃至全国比赛的奖项。后来,因为学业的关系,这份爱好被搁浅了。

数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份爱好被重新激活了。时隔20多年,再次站在相声舞台上的王伟已经是13岁孩子的爸爸。看着台下为他鼓掌的老搭档,王伟颇有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少年宫情愫”仍然没变。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和现在的小朋友不一样,我们当年没娱乐活动,连电视机都是刚刚换成彩色的,一盘磁带反复听,我家里不是曲艺世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我会对相声如此感兴趣。”

王伟是上海宝山人,小时候,父亲买了一个录音机,配了一盘相声磁带——高英培范振钰相声集。也许是从那时起,这两位相声演员的段子在王伟心中种下了一颗曲艺的种子。“和现在的小朋友不一样,我们当年没娱乐活动,连电视机都是刚刚换成彩色的,一盘磁带反复听,我家里不是曲艺世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我会对相声如此感兴趣。”王伟回忆说。

上小学时,王伟所在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每周四的班会时间,开明的班主任将所有同学分成了四大组,由每组承包主题班会,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艺术天分。王伟自编了一个名为《团结就是力量》的段子,反映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事件。班主任觉得他声音底子好,便将他推荐给了宝山区少年宫朗诵班。

当时有部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红遍了大江南北,曲艺老师反其道而行之,改编了一个相声剧本《妈妈,少爱我一次》,讲述的是妈妈太溺爱小孩的故事。王伟和同班同学组成搭档参加演出,意外获得了上海的全国少年儿童相声艺术大赛二等奖。

搞曲艺创作的老师觉得王伟和搭档颇有天分,推荐两人赴京参加全国少年相声喜剧小品大赛,没想到这对“活宝”轻轻松松拿下了大赛的三等奖。直到现在,宝山区少年宫还存着当年王伟和搭档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奖杯、原始奖状。

这是王伟和搭档第一次出远门,两人兴奋万分,比赛结束后还到天安门参观了升旗仪式。“北京的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吃的是五元一碗的牛肉面,听北京天安门的故事,看《新白娘子传奇》,还买了一顶雷锋帽,我到现在都珍藏着……”王伟告诉记者,因为经历了上海儿童艺术节,所以到了北京反而不怯场了,唯独见到鞠萍姐姐的时候略有些紧张。

在少年宫学习相声的那段时间是王伟最开心的时候,回忆儿时时光,他脸上荡漾出丝丝幸福:那个时候每个人交五十元钱就能参加培训,暑假还能去千岛湖玩五天。少年宫里,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天性的释放。“整个少年宫里,真正表演相声的只有我们俩,有段时间我们成了当年的‘网红’”。

有一次,少年宫组织小朋友到宝钢厂进行慰问演出,恰好王伟的爸爸就在宝钢工作,演出完了他就在宝钢的食堂吃饭,爸爸得意地向同事们介绍自己的儿子就是参加演出的小演员。

上初一的王伟对相声情有独钟,其他参加跳舞、唱歌的小朋友都要化妆、换服装,唯独他和搭档穿上普通衣服,就能轻装上阵。

“时代在变迁,少年宫的功能也在变。后来我们再回去的时候发现少年宫补习班多了,真正玩的东西少了。”

之后因为学业的关系,渐渐地,王伟就很少去少年宫了。他回忆说,上了初中后,一开始父母很支持自己学相声,还因为获奖得到了全校表扬。但考虑到初三学习压力比较大,长时间脱课参加比赛也不现实,便终止了这份爱好。

“北方从事曲艺的人多,南方人表演相声可能并不占优势。家里也没有类似传统。一开始我报名相声班的时候,家人都很诧异,觉得我们家没这个艺术细胞。但好在我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就闯出了名堂。”提及少年宫的那段经历,王伟颇为感慨,“后来教我们的老师也退休了。时代在变迁,少年宫的功能也在变。后来我们再回去的时候发现少年宫补习班多了,真正玩的东西少了。”

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王伟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原本他应聘的是技术工程师,但在面试时,因为能说会道,又懂技术,被培训部负责人选中,进入培训部。

那些年,王伟逐渐从事市场方面的工作,直到升任市场总监。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再参与相声演出的机会,但他一直注意收集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作品和文集。

2015年,因为工作关系,他结识了一名培训师,有一次突然发现对方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自己在五角场表演相声的信息,勾起了王伟的好奇,“你们是专业的还是随便玩玩?”

王伟了解到,培训师朋友加入的是沪上首家由职场人士组成的相声社团。社团主张用“相声体”说幽默的中国话,自成立以来,已经聚集与培养了100多名业余相声演员。“大伙在工作闲暇之余,排练相声,在舞台上,以幽默的语言讲述生活中搞笑的那些事。除了社团小剧场演出外,每个季度,还会在杨浦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在群星剧场进行大舞台的免费公演。”

专程跑到位于中原路上的杨浦文化馆看了一场汇报演出后,他重拾了小时候的回忆,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家相声社团。王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老师是侯耀华的弟子,在社团里他系统地学习了绕口令、贯口、单口、对口、群口等相声的基本功。

“我到现在仍能背出小时候在少年宫的相声段子。”“我希望演绎的不是传统相声,而是更贴近年轻人生活,更有笑点的新相声。”“重拾爱好,让我的心里很平静。”

“所谓相声,分成相和声,大部分人听到的是声,但相也很重要,包括通过肢体语言、脸部表情来演绎作品,更贴近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我认为,这是未来相声新的艺术形式的方向。”王伟告诉记者,相声属于民族艺术,需要进行推广。从技巧上来说,自己以前更多是模仿,在系统学习后学会了自我创作。

王伟认为,自己重拾爱好的时机很好。之前有相当长时间相声艺术很落寞,但当他接触相声社团时,德云社已经红遍中国,整个社会对相声非常认可了。重新接触爱好,让自己有施展的空间,有机会参与已经很火的艺术,非常有意思。

很快,他将自己加入相声社团的消息告诉了当年的搭档,这位老同学毕业后从事演艺活动策划,开始自己创业。“他来看过我们的演出,还特别点评了我的新搭档,还假设如果我们俩搭档会如何演绎。虽然多年不见,但我们俩心里对相声的热爱没变,这股热情重新燃烧起来。我到现在仍能背出小时候在少年宫的相声段子。”王伟说。

加入社团两三年,他说过的相声依次有毕业汇演——致敬李金斗大师的《新夜行记》、《礼仪漫谈》《我结婚了》《上海灯谜》《新上海滩》《开水养活鱼》等。“我希望演绎的不是传统相声,而是更贴近年轻人生活,更有笑点的新相声。况且,相声和脱口秀不同,他需要讲故事,需要层层铺垫,而非简单地堆砌笑话。”

王伟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缘分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做喜欢的事。“说相声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带给我们成就感。就像现在的‘90后’喜欢玩游戏一样。重拾爱好,让我的心里很平静,我愿意为之付出金钱、时间、精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我很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舞台。”

据王伟介绍,自己所在社团外出表演都是免费的,很多学员还倒贴饭钱车费。学员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心理咨询师、通信工程师、创业者等。之前社团还发展了欧洲分社。

“在这里我看到了久违的热情,有一名学中文的瑞典人,热衷于相声学习,还当过我们演出的助兴嘉宾。一位工程师刚刚从俄罗斯出差回来,就直奔义演现场。”让王伟动容的是,有一对夫妻双双都是社员,在演出时他们把孩子也带来了。孩子们出场的效果非常好,看到他们在台上表演,他仿佛看到了20多年前的自己。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