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王喆浩 本报讯 互联网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宝山区以改革的思维破解基层治理“堵点”“难点”,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据宝山区社建办介绍,自2017年2月宝山创立“社区通”以来,全区453个居委、104个村全部上线,50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38万户家庭,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让居委干部和居民沟通更方便 “社区通”是宝山去年2月建立的工作系统,宝山一共550个居村,每个居村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组在一起,就成了全区的大系统。全区加起来有43万居民在线,其中4万多党员亮身份。党员只要亮身份了,就有个小红旗在名字旁边飘着。 雅苑二居党支部书记戴建国介绍说,共康雅苑二居专门有一个二维码,居民扫码后实名申请,由党组织审核。现在有2113名居民上线,家庭覆盖率达65%,党员亮身份111人。戴书记打开“社区通”界面,上面有宝山大调研、爱宝山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是区里管的。剩下这些,都是我们居民区党支部管的。其中党建园地是我这个书记直接管的,有‘网上组织生活’‘双报到双报告’‘好党员好支部’三个子栏目。其他是我牵头,两委班子成员分工管的,包括:社区公告、左邻右舍、党建园地、议事厅、办事指南、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交流群、社区服务。” “做书记这么多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自己拍脑袋,‘挖井要问喝水人’。”戴建国表示,过去,居委干部听取居民意见的渠道不是很畅通,现在有了“社区通”,畅通多了。比如小区里的小花园原来是一块荒地,有居民在“社区通”上提出,把这里改建为小区的公共休闲绿地,而且把名字都取好了,叫“世外桃源”。“原来有很多居民在这里堆放杂物,提出改建方案后,吸引了500多位居民参与讨论投票。” 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 据宝山社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通”基于对微信的深度开发,建立智能化移动工作载体,设立了宝山大调研、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公共法律服务等板块,农村社区还设有“村务公开”“乡愁乡音”板块。此外,“社区通”上还建立了“跟踪监督”制度规范。制定《实施意见》《工作规范》等配套制度,形成“即时反应、巡查监督、线上线下联动”等工作机制,建立“全程记录、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确保问题有跟踪、工作有监督、成效有考核。不仅如此,他们还成立了“社区导师”团队,开设“社区讲堂”,打造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学习分享、实践锻炼,帮助基层干部提升互联网时代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宝山社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通”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59%,改变了过去参与面窄,大量群众特别是“上班族”难以参与的状况。又引导社会组织开设公益服务“店铺”,征集需求、设计项目、发布信息,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自下而上”议事成为新常态。一年多来,“社区通”共产生议题8823个,形成公约1020个、项目525个。不仅如此,“社区通”还再造了真实的“线上宝山”,每个小区设立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成为用户,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发布的是“真切的邻里事”。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共享、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居村民逐渐从“门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里老熟人”,总互动超过4141万余次,数个寻人帖得到全区居民“爱心接力”,10余名走失老人、小孩回到温暖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