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上海书展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图书馆与“熊孩子”难两全?

一拒了之欠妥,“有约束的欢迎”值得推广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儿童专区”。新华社 图

本报讯 最近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一条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内的新规引发极大争议。很多读者认为,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公立图书馆,理应为公众服务,这“公众”之中也应该包括孩子。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包括上海图书馆在内,全国很多著名图书馆对孩子参观图书馆都采取了“有约束的欢迎”,这种方式是值得推广的。

公立图书馆怎能拒绝孩子入内?

暑假本是推广少儿阅读的最好时机,也就在这个当口,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却出台新规,谢绝14周岁以下的儿童入内。14周岁的孩子差不多已经读初中,这个新规可谓影响了一大片。对于这样一个新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解释得也很义正辞严。他们说,该馆主要服务于教学科研,未配置少儿读物,而且由于少儿入馆跑动喧闹,相关投诉意见急剧增加,故出台上述规定。

尽管官方表示规定实施后图书馆环境有较大改善,且未引发太大冲突,但舆论对此争议仍然不小。有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应该秉持开放性,允许儿童阅读。当然,也有人认为,孩子进入图书馆,由于天性所致,奔跑呼唤是难免的,这势必影响其他成人读者的阅读氛围。而如果是“熊孩子”入内,那影响还会更大,所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出台新规,也是不得已之举。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暑假之中面对蜂拥而入的孩子,很多阅读机构,包括图书馆和书店,内心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孩子的加入,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也是这些机构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孩子的喧嚣有时确实会打扰环境,其他一些读者对此有不少意见。但是因此就是完全拒绝孩子入内,这合理吗?“一刀切”的方法,显然是有一点武断了。

“有约束的欢迎”不失为良策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不是第一个拒绝孩子的。此前郑州就有图书馆发出公告,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也引起不小的争议。但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对于孩子的到来,不少公立图书馆还是作出了一些变通的措施。比如,厦门有图书馆规定,12岁以下读者进入需有家长陪同;而北京的国家图书馆,虽然借阅区只面向13岁以上读者开放,但在2010年设立了“少年儿童馆”,方便儿童阅读。

明天,2018年上海书展就将开幕,作为书展的一个重要分会场,上海图书馆将举行一系列重要的阅读活动,当然也会有很多的孩子想来参与。那么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上图又是怎么做的呢?青年报记者仔细地研究了上图的“读者需知”,发现各大阅览室、基藏书库都需要“凭本人有效的参考阅览、参考外借的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入内。但是这个“读者证”是有区别的。按照规定,年满14周岁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可以申办“成人读者证”,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申办“少儿读者证”。“少儿读者证”只能进入上图的少儿区借阅图书。少儿区大概有几千本图书。

上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少儿区的读物主要针对的是未成年人。凭着“少儿读者证”,孩子们还可以去各级少儿图书馆去借阅图书,比如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少儿区、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长宁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孩子凭电子学生证可以到上图参观。电子学生证分成两种,一种是面向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这种学生证就只能到少儿区去借阅,等同于“少儿读者证”;另一种是面向高中生的,持该证可以借阅成人区的图书。

辟出专门的区域,让孩子借阅图书,既满足了孩子的阅读需要,又避免了对于环境的影响。这种“有约束的欢迎”,比“一刀切”式的方式显然要高明许多,值得推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