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公益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大众参与 公益组织兴起“星宝”职业体验热潮

“欢迎光临。您要什么咖啡?”在“爱咖啡”咖啡馆,为顾客点单、制作咖啡的工作人员都是“星星的孩子”。

目前,上海有几家公益组织正在探索孤独症孩子的职业体验。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在职业体验中,锻炼沟通能力,学习相关技能,以此更好地融入社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副教授曾凡林认为,职业康复是孤独症孩子康复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教育和就业上。

■B02

“欢迎光临。您要什么咖啡?”在“爱咖啡”咖啡馆,为顾客点单、制作咖啡的工作人员都是“星星的孩子”。目前,上海有几家公益组织正在探索孤独症孩子的职业体验,涵盖了咖啡师、图书管理员和医务人员等职业。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在职业体验中,锻炼沟通能力,学习相关技能,以此更好地融入社会。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通过职业体验助力孩子融入社会

当下,一些机构正在探索孤独症患者的职业体验,增加孩子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上海虹口区彩虹笔儿童康健发展中心主任王兰表示,经过尝试,他们发现针对“星星的孩子”,开展“职业生活”需要在真实场景下进行情景式教学。

她介绍说,“职业生活”理念是让有能力就业的孩子实现就业;让无法就业的孩子学会沟通,增强动手能力。

目前,“彩虹笔”已经开发了图书馆和医疗门诊部的活动场景,让孩子们可以体验图书管理员和医务人员的角色。

无独有偶。关爱孤独症患儿的公益组织天使知音沙龙,也在探索职业体验,他们开办了“爱咖啡”咖啡馆,让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在这里担任咖啡师和服务员。

天使知音沙龙负责人石渡丹尔表示,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为15岁,很快就要中学毕业了。“我们就开始思考,他们毕业以后,如何参加工作?”于是他们萌生念头:打造实践平台,给予孩子锻炼机会。

其实在参与经营咖啡馆之前,天使知音沙龙的孩子们就已经开始尝试职业技能的学习。他们每周都到一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感兴趣的课程,包括烹饪、电子工程等。

而天使知音沙龙之所以将咖啡馆作为平台,是因为孤独症孩子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最需要的是与他人交流,那么在咖啡馆上班,他们既可以像原来一样,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和别人交流。尤其他们在为顾客点单时,面对顾客的各类要求,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咖啡师、服务员,面向孤独症儿童的职业体验还涉及了图书管理员和医务人员等职业。

王兰认为,这类活动最好选择与孩子生活关联较大的职业类型。

“彩虹笔”先后在杨浦区图书馆、虹口区图书馆开展管理员体验活动,孤独症孩子在图书馆参与入库出库、登记借还、借还书等服务。

此外,他们还与医疗门诊部合作,让孩子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穿上白大褂,体验医生角色。

多方努力开启职场探索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多方努力,包括场地、学校、街道,以及志愿者等。

在图书馆职业体验中,“彩虹笔”与虹口区图书馆合作,将项目落地。

在开展活动之前,图书馆要进行长期准备,需要配备工作人员和老师,所以对人力要求很高。每次最多只能有8个孩子参加,才能保证效果。因为“星星的孩子”需要一对一地沟通,并且不停地为他们巩固和强化技能,还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参加。

开发了图书馆项目后,“彩虹笔”想继续开发其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广东路街道党建办得知后,帮助其对接了街道的爱心企业,认领了职业体验的公益项目。

“孩子和家长遇到身体不适时,都会到医院就诊,所以医院是他们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场景。”王兰说,她与爱心企业沟通后,对接了联合医务上海联和医疗门诊部,达成合作,让孩子能够到门诊部体验就业。

除了爱心单位的助力,志愿者也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爱咖啡”咖啡馆,由志愿者扮演顾客。石渡丹尔说,这样孩子们能得到更多帮助。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一定筛选的,需要填写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空闲时间段,由机构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安排光顾时间。

志愿者在来咖啡馆服务之前,会收到一段视频,在视频里,每个孩子都会说出自己的缺点,例如“我在做咖啡期间会自己跑出去”;“在服务期间,我常会说……你们要提醒我不能说这句话。”基于这样的了解,志愿者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自己。

交流中学会关心、收获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渡丹尔感到,孩子们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交流上。

一开始,孩子们讲话就像“报流水账”。石渡丹尔以点单为例,孩子们会对顾客说:“欢迎光临。先生请坐,请问您要什么咖啡?我们这里有拿铁、卡布基诺……”顾客点单之后。他们会说:“好的,您要一杯拿铁咖啡。”紧接着马上对顾客说:“您的拿铁已上,请慢用。”到咖啡台之后,他们会向咖啡师复述整个点单流程,而不是直接说顾客的单子。

现在,孩子们讲话开始带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再是简单复述。每个志愿者的职业不同,他们会和孩子聊工作领域的话题,为其拓展知识面。

16岁的“天天”在“爱咖啡”担任服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天天妈妈说,“过去孩子比较冷漠,可能在他的概念里,家长就像是生活的一项工具。”

天天在“爱咖啡”体验咖啡工作之后,令他的父母感到了希望。现在天天会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能不能陪着我,不要去上班?”

“我们最希望看到孩子的幸福人生是,未来他能参与工作,与社会交流。”天天妈妈说。

石渡丹尔表示,希望孤独症青少年能越来越好地与人沟通。“我们也希望能探索出这个群体的成长之路,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快乐地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整合资源 应对场地、人力和资金困难

近年来,“星星的孩子”职业探索刚刚在国内起步。一些机构在发展这类项目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包括场地、人力和资金等。

在场地方面,由于一些开展职业体验的场地,如图书馆属于公共场所,要接待普通读者,保证正常运营,那么对于孤独症孩子开放的岗位类型和数量都有一定限制。如果要拓展规模,就要相应地配备更多志愿者,投入更多经费,就又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同样,“爱咖啡”也曾遭遇场地问题,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面对难题,他们都选择了整合社会资源,渡过难关。“爱咖啡”与上海市青年活动中心达成了共建,搬入该处继续运营,而无需支付租金。同时,天使知音沙龙的朋友们也非常支持,捐赠了咖啡豆和器材。

“彩虹笔”则和相关企业合作,实现自我造血。在“彩虹笔”的联系下,两位机构内的孤独症孩子与一家艺术中心签订版权协议。他们的画作可以通过艺术中心生产成文创产品,产生的收益进入基金会。这两个孩子的康复费用可以从基金会申请。多余的资金还能作为康复费,资助其他孩子。

今年,彩虹笔主办的门诊部职业体验活动入选了上海市妇女联合会“造梦者协同成长计划”,属于家庭教育项目。王兰说:“我们不能只依赖社会资源,要真正地对服务对象起到效果,希望未来能产生长效的社会效益。”

[专家视点]

职业体验是孤独症青少年实现就业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上海的公益组织、学校和家长开始为孩子进行职业探索。而过去家长和学校大多聚焦于康复,希望改变孩子的症状本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副教授曾凡林认为,职业康复是孤独症孩子康复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教育和就业上。

其实,上海就有几个孤独症孩子成功就业的案例。

这些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自立生活。当然,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确实就业困难。不过相当一部分孩子有可能参与就业。有一个孤独症患者栋栋在上海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非常不错,一般交流对他而言没有问题。

“通过职业体验和探索,可以找到他们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就业机会。”曾凡林说。

近期,社会对这方面也比较关注。现在不少社会组织在探索职业体验,大家和学校、职场连接起来,共享合作是趋势所在。“爱咖啡”咖啡馆不仅尝试职业体验,还希望能帮助孤独症孩子就业。这些公益机构的探索很有意义。

在曾凡林看来,职业体验需要多方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开发相关活动和项目。”这对他们未来康复和教育的方向非常重要。

职业体验包括各类模式,上海正在逐渐形成体系。除了教育系统,民非机构也可以开发职业体验活动。例如,“彩虹笔”在虹口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体验活动。

此外,家长可以通过相关人脉,为孩子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促进孩子就业。

职业体验是社会融合的一个方面。曾老师表示,希望社会上能多多宣传倡导,由政府支持,扩大孤独症孩子职业体验的范围,开发自闭症孩子就业的机会,提供就业支持,最终促进他们就业。

作为孤独症孩子实现就业的一种手段,职业体验类项目的可持续性比较重要,涉及到很多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