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落幕 树立“中国标准” 传播“中国声音”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美国选手周颖获得第一名。新华社 图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备受关注的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周六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落幕,美籍华裔选手周颖最终夺冠,获得10万美元大奖,而捷克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凭借对陈其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的动人演绎,获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今年挺进决赛的两位中国选手陈家怡和唐韵,则分获第四和第六名,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决赛选手实力强劲

经过近4周的激烈角逐后,赛事所有的奖项都有了归属,第一到六名分别是周颖、奥尔加·什劳布科娃、戴安娜·季申科、陈家怡、丁章媛和唐韵。曲目量大、难度高、强度大是该项赛事的一大特点,每位参赛选手在赛前都需准备近4个小时的曲目量,这在国际同类赛事中实属罕见。相较于上届,本届比赛在曲目设置上减少了偏重演奏技巧的曲目,转而从丰富曲目风格及演奏形式的角度增加了曲目。

“我们寻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小提琴演奏家,而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音乐家。他的技术、对于音乐的理解肯定是过关的,他对音乐的诠释要让观众有兴趣听到更多的演奏。我们这些评审委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都有自己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最终选出的获奖者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也必定有这样的实力获得奖项。”评审委员斯雷滕·克里斯蒂奇说。

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周颖在比赛期间就被广泛看好。作为2017年尹伊桑小提琴大赛二等奖获得者、2012年伊丽莎白女王大赛和2015年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优胜者,周颖此前与国际一流乐团进行了广泛合作,包括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慕尼黑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比利时国家管弦乐团、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等。她甚至拥有赞助,并参与了一系列世界巡演。

虽然此前已经有过多次获奖经历,但对于这一次获奖,周颖笑说感受很特别:“这里是我的祖国。虽然我从小生长在美国,父母也一度觉得我似乎有点远离了中国和这里的文化,但是事实上并没有,我觉得我依然能在中国的音乐里感受到很多让我心动的东西。”

周颖说,从第一届斯特恩小提琴赛开始,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参加了比赛,且水平都很高,这也促使她这次来参与比赛。而陈其钢作曲的《悲喜同源》,更是让她有动力来参与比赛的重要原因。“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里面有很多让我感动的部分,而且能有上海交响乐团伴奏一起完成这部作品,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表达我对音乐的理解,我觉得十分开心。”

而这次获得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的,竟然是捷克选手,也让大家颇为意外。不过,同时获得第二名的奥尔加,确实也是实力强劲,近些年参与了许多国际大赛并频频获奖,上海的决赛当晚,她用“背谱”的方式演绎了整首《悲喜同源》,给所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虽然并不知道作曲家的这首作品源自中国的古曲《阳光三叠》,但我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和元素。”她说。

成助力选手成才的重要平台

除了较量技艺,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才举办两届,就成为国际权威杂志推荐的顶尖赛事的原因,还是它对参赛选手的锻炼以及对获奖选手未来职业的助力。

和赛事合作的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对比赛更是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大赛为乐手搭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平台,让中国青年艺术家们站上一个全新的高度。尤其是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含金量,足以比肩全世界最顶级的艺术赛事,“这次评委的邀请也都是世界A级的,放眼世界任何比赛,包括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伊丽莎白,评委其实就是这批人,或者是同级别的演奏家,所以上海赛事吸引了这么多顶级的教育家演奏家和顶级公司的经纪人来,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有能力有平台有吸引力来做这样大的国际文化项目。”

事实上,邀请包括经纪公司经纪人来担任评委,也是考虑到获奖选手的未来,上海交响乐团团长、比赛组委会执行主席周平就表示:“希望参赛和获奖的选手们最终能够立足上海,走向世界。”大卫·斯特恩也表示,希望为选手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家人一样的帮助:“我的目标是前三名都能成为上海比赛大家庭的一员,比如去年的冠军木岛真优,我们在美国给她提供了许多演出机会,并和她有密切的合作。”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这也是个重要的锻炼平台,斯特恩说,今年大赛最大的变化是,“中国选手的水平就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作品的水平越来越强,他们已经不光是一味模仿,二十年来越来越有自己的表达。音乐的演奏是一种个性的表现,我很高兴从他们的演奏中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味道。这在中国新一代小提琴演奏者中越来越明显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