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126个图章合为“一个”

“上海速度”开创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先河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上海打造成外商投资的首选地。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在上海改革开放历程中,外资曾在上海开放之初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吸引并用好大量外资,把上海打造成外商投资的首选地,推动上海从计划经济的重镇变成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一历史过程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要有前瞻的眼光、高明的战略和超乎寻常的努力。30年前的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这个打破常规的创举,铺展开了上海这30年改革开放的壮美画卷。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一个图章”撬动外资入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势不可挡。经济特区横空出世,让南方省市走在了开放的前列。上海习惯了严丝合缝的计划经济模式,面临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与此同时,建国后上海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城市面貌破旧不堪。

上海一年只有十几亿新增财政收入,难以改变上海面貌。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眼光向外,加快吸引外资,而且是上百亿美元的大量外资。

然而,八十年代末的上海,没有专门的外资机构服务,审批手续繁琐。一个100多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要找四五个委办、盖上40多个图章,一些项目甚至要盖126个图章,耗时一两年。外商一圈跑下来已经精疲力尽,投资热情大大减退。

上海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雷厉风行。1988年4月,朱镕基就任上海市长,在中央和市委的支持下,着手改变上海的外商投资环境。他提出:政府应该为外商服务,要设立“一个图章”机构,把126个图章变成一个大图章。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朱镕基市长亲自兼任外资委主任,黄菊任副主任,以体现市政府的权威。同时,市计委、经委、建委、外经贸委的主管相关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外资委委员(副主任)。

外资委的设立,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有效促进了外资落户上海。1988年,外资委批准外商219家,引进外资1.66亿美元。1991年,上海引进外资项目365个,平均每天一个,引进外资2.79亿美元。1992年达到2012个,是此前N年的总和……从此,上海进入了外资大量涌入、城市大发展的腾飞时代。

服务型政府从此起步

如果说“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给人带来巨大震撼,那么外资委一直秉持的服务理念,则深刻冲击了传统政府部门“朝南坐”的思维。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让外资委成为上海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成功尝试,其影响深远绵延至今。

外资落户上海的最大阻力是政府自身,症结在于体制机制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即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当时,经委负责审查外资工业技术改造的可行性,外经贸委审查重点关注外资项目是不是和国内出口有冲突;建委主要审查土地、规划、水电煤等配套条件;计委主要审查是不是限制企业,是否重复建设等。尽管这些审查在当时都有其合理性,但却让初来乍到的外商感到茫然无措,大大增加了引进外资的难度。

通过对外商投资的流程再造,情况开始大为改观。

市计委对外资项目立项的审批权、市外经贸委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权、市经委对外资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权,都集中到了外资委。同时,这几个委办的副主任兼任外资委委员,原有职务并不免掉,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外资委工作的顺畅开展。

从历史统计看,上海外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每年合同外资在1-2亿美元,十多年共吸引项目1227个,合同外资16.3亿美元。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成为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合同外资为几十亿美元,十年共引进项目2.35万个,合同外资511.67亿美元。第三阶段,为高位运行阶段,中国“入世”后,上海每年吸引外资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这都离不开外资委的巨大贡献。上海也成为外资企业成功率最高、效益最好的投资地。

传承理念 引风气之先

2008年10月,在新形势下,外资委因为完成了历史使命而淡出人们的视野,原上海市外资委(上海市外经贸委)的有关职责划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服务外资企业的重任交给了市商务委负责。

“从2008年起,市商务委传承了外资委服务外企的理念,从市、区到各开发区,都有一支服务外企的队伍。外企有任何难题都可以找我们,外企也把我们当娘家。”市商务委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刘朝晖说。

对外企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诸如人才政策、公平竞争、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业项目用地等方面,商务委则通过出台文件予以解决。去年,“上海外资33条”、制造业利用外资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公布,受到企业欢迎。

与此同时,始于上海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也极大改善了外资企业审批状况。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后,率先探索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如今,这一制度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外企只要登录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即可进行网上申报,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备案。

更令企业期待的是,上海今年启动建设“一网通办”的智慧政府,通过线上线下业务流程的再造,将几十个部门融入“一网”之中,实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从前一阶段探索看,涉企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了85%。

为了推进“一网通办”,让“群众和企业跑腿”变“数据跑路”,今年4月上海成立了一个新机构:上海大数据中心。它将促进各部门数据的连通和共享,推进政府形成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服务的模式。这也成为上海服务型政府的最新探索。

改革不停歇,发展不停步。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改革是上海前进的动力。这是历史的写照,亦是给予未来的启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