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不知不觉 这些书已经“濒临消失”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最近图书编辑中在流行一份“濒临消失图书观察名单”,彼此提醒注意,不要涉足名单中的图书门类,以免造成巨大亏损。在这份名单中,菜谱、挂历、地图等赫然在列。但是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所谓“濒临消失”的图书其实更多的是以一些新的形式出现,但是图书业内容结构和承载形式的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北京一位编辑吴女士十几年前以出了基本畅销的菜谱而一炮打响,吴女士的菜谱的标准是家常菜,食材是极易获得的,但是因为有“秘籍”,所以照着烧出来的菜味道都很不错。但是近年吴女士感受到纸质版的菜谱越来越难卖了。“现在网上各种APP,随便一搜进去就是各种菜肴,真的很方便,有时我自己烧菜也按照网上的菜谱来。”

这份“濒临消失图书观察名单”据说是以新产品投入数量,以及消失指数来排定的,结果家常菜谱、挂历、公路地图册、列车时刻表、时尚美妆书、旅游指南、手工教程、办公软件教程以及其他知识入门读物均在此列。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菜谱。中国纺织出版社曾以推出大量美食类图书著称,不过,近几年,该类书的品种数逐年减少。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该社饮食类新书品种数46种,而2018年截至目前品种数大幅减少。据该社有18年美食类图书出版经验的国帅介绍,纺织社近两年美食类选题在方向上更加细分,更加小众,同时增加饮食专业图书品种,大众菜谱立项则为零。

不仅是菜谱,随着各种导航软件的兴起,买地图的人也少了,地图成了一个摆设,或者是各种增进知识的读物。挂历之类就更是乏人问津,过去家里的挂历有装饰的效果,现在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增加,挂历有时候反而变得有碍观瞻了。

资深出版人章秦川对青年报记者说,虽然他不知道“濒临消失图书观察名单”从何而来,但起码名单中所列的图书品类日趋边缘化是一个事实。这些书的内容大量地出现在了网上,读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得,甚至于还不用花钱。对于一些书,比如菜谱和挂历,消失也就让它们消失,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本来就是图书发展的自然规律。

但是章秦川同时表示,据他的观察,很多图书品类并不是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了。“比如菜谱,我就知道有一些出版社自己开设了APP,将菜谱的内容放上去,有时候是付费阅读的。还有一些地图,就开始向知识类读物转型。比如《地图上的中国史》是用地图来解读中国历史,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类辅助读者阅读。”其实这些内容还都在,只是形式的东西改变了。

不管如何,“濒临消失图书观察名单”确实提醒出版人,在新媒体飞速发展,读者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图书业内容结构和承载形式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地改变。近年这种变化越来越多。比如手工教程类图书,现在很多就转型为“手工书”,又可学,又可玩,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而纸质图书内容的数字化也成为一种共识,现在有的图书甚至电子书出得比纸质书还要早。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出版人观念的重大变化,这根本上主导了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