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春建功进博会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批长期管理岗位的志愿者们用青年“本心”服务进博会

细微工作也需贡献最大力量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进口博览会首次城市保障综合演练。受访者供图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40天之际,进博会的各项工作进入到更加紧张又有序的推进中。在这其中,首批长期管理岗位的志愿者正投入到各个工作组,迎战办博。“争做中国形象的展示者、争做城市文明的传递者、争做服务办博的建设者、争做志愿精神的实践者”,在上岗仪式上,志愿者们激昂倡议。如今,这些志愿者们如何在进博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带着荣誉感上岗、带着责任感上岗、带着使命感上岗?在进博会倒计时40天之际,青年报记者走进这些青年志愿者奋战进博的每一天。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进博会已进入临战实战阶段 

青年的“本心”,是她坚持服务进博的动力

“指挥部、指挥部,6.1化妆品馆7号门,有游客不适倒地,请速派救护车前往救治。”在国家会展中心,身着橙色衣服的志愿者鲍晴发现有游客突然倒地,急忙对着对讲机向志愿者指挥部请求援助。10多秒后,对讲机的另一边传来回应,“指挥部收到,已联系医疗保障指挥派救护车前往救治。”

这一切是进博会在倒计时40天前夕举行的综合演练。集中入场的大客流、车流如何快速疏导,怎样做好现场餐饮、医疗等服务保障……9月22日,正值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利用工博会现场实况举行进口博览会首次城市保障综合演练。

“演练就是实战!进口博览会已进入临战实战阶段。”在进口博览会安保指挥中心,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城市保障领导小组的12个保障组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按计划陆续开始15个科目的演练,鲍晴所参与的就是现场医疗保障方面的演练。

两分钟后,救护车来到了鲍晴的身边,急救医生带着心电图监护仪、急救包以最快速度查看病情,进行抢救。当病患恢复意识后,由救护车转送至附近的定点医院进一步救治。在这一过程中,鲍晴配合急救人员,做好辅助工作。

“这只是针对单名伤员的医疗救护演练,在未来一两周内,还会有其他类型的现场医疗保障演练,模拟批量伤员的救治等等。”就读于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鲍晴,是团市委选拔出的首批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6月底,她被分派到了进博会现场医疗保障指挥部,主要负责协助组内老师做好现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作为一个年轻学生能参与到这次重要的活动中我很荣幸,这是一次开拓眼界、服务国家战略的好机会。”她说。

鲍晴学习的专业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工作对她是很大的挑战。她从学习医疗方案开始,逐渐参与到筹办相关大型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和与定点医疗机构协调沟通的工作中。“每一个人工作强度都很大,我会抓紧所有的机会给自己补课。

最让鲍晴印象深刻的,是在模拟演练时等待对讲机回应的那10秒钟。“因为对讲机是有延迟的,所以当中有10秒多的空白,在这段时间内,我倍感煎熬,充分感受到了内心的那种焦急。这还只是演练,如果现场真的有人倒地,我想我会更加焦急,这种体会也让我更明白了现场医疗保障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在进博会服务期间,鲍晴还要不定期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写论文、写课题,两头赶的奔波必定非常劳累,但鲍晴却说,青年的“本心”,是她坚持服务进博的动力。“在接下来进博会冲刺40天中,我会继续践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同济志愿精神,和更多青年志愿者一起‘同心济世,相聚进博’,将热情和汗水挥洒在长期管理志愿者的岗位上。”

从“轨道交通守护者”变成“食品安全守门人”

保障参观者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丰富

八年前,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蒋欢就投入到了世博会的保障工作中。八年后,积累了多年经验的她又成为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一头扎进进博会的保障工作中。

蒋欢是上海地铁维保的一名职工。在这八年间,上海地铁疾速发展,如今已经迈入5000节超大规模行列,蒋欢也在这样的时代中快速学习和成长。新车调试、列车检修、员工培训……八年里她扎根在一线多个岗位,收获了有益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我所在的单位负责上海所有地铁列车检修、维护工作,每天就是与螺丝钉、套筒、扳手打交道,养成了‘精检细修’的工作态度,而志愿者在工作中就是‘螺丝钉’,这也是我带入进博会志愿者工作中的‘法宝’。”

然而,令蒋欢没有想到的是,此次进博会,她被分到了青浦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国家会展中心内部所有的食品经营场所守信超市、放心餐厅、放心厨房的创建工作。从“轨道交通守护者”变成“食品安全守门人”,一个全新又陌生的领域,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自6月底以来,她几乎从一名食品安全“小白”起步,“一开始我连店名和主要经营范围也抄不对, 多亏我的带教老师热心帮助我。” 三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她也逐渐养成了职业习惯。“走进餐厅总留意下墙上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栏,以前从不注意也看不懂。”她说。

于是,从记录经营许可证的抬头、经验范围、食品标签标识开始,一步一步地跟着老师学习,现如今已经可以上手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追溯食品信息、员工资质、废弃油脂去向以及餐厅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等系列性工作。

如今,蒋欢已经能够投入更专业的工作任务中。为了确保供应充足、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价格稳定,她参与协助实施“双供应一追溯”制度,餐饮企业使用的食品原料由推荐的主副食品供应商和企业自选特殊食品供应商进行“双供应”,确保餐饮企业使用的“双供应”食品原料实现100%信息可追溯。还配合落实建立中转物流总仓制度,采取“安检前移、集中检测、全程押运、绿色通道、集中配送”等措施,确保进博会期间餐饮食品供应和安全。

在监管的过程中,蒋欢觉得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经验。“在食品安全领域,每个细节都很重要。”蒋欢告诉青年报记者,在日常巡馆的过程中,她充分体会到了优秀的餐饮单位如何在后厨、仓储等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比如看板内容流程制定、版面设计、仓库备品备件领用摆放等等,在有的餐厅后厨,规定调味料摆放必须‘左进右出’,细微到极致。这些收获对我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促进。”

在蒋欢看来,自己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不是进博会中最核心的,但却是最贴近民生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在进口博览会开幕期间,散客、交易团能够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丰富,就是对我们前期工作最大的认可。”

尽全力对待每一项细微工作

事无巨细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些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中最年轻的,当属大学生了。刚刚从上海电机学院毕业一个月的金霄弘,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就成为了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新篇章。

作为进口博览会论坛筹备志愿者,在工作中,金霄弘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的要点,心得体会,小到一篇方案的字体、字号的规范,大到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意义。

金霄弘说,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工作是对世博会志愿者精神的传承,“别看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也能够为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同样,来自上海杉达学院的王晨,作为首批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每天来回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就是为了实现心中为进博会服务的志愿梦。

倒计时40天前夕,加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志愿者服务组中效力的她正在给30多所高校的“志愿团”匹配志愿者岗位,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岗位、提供最大的便利,为志愿者做好充分的“后备保障服务”。

统计高校志愿者数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我这个人本身对数字没什么敏感,所以更要绷紧弦,准确算对每一个数字。既然志愿者服务组的老师们放心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就必须要尽全力做好。”

“虽然很累,但是喜欢。”王晨说,在倒计时40天之际,她依然在学习,依然在进步,依然热爱现在从事的志愿者工作,“进博有我,无上光荣。”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