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青商汇

上一版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施招扬:追求极致 服务智慧城市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上海铂珏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招扬。受访者供图

深秋的夜晚,阵阵寒意来袭。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施招扬,正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办公大楼。自创业以来,他带领团队致力于为智慧城市提供核心传感设备解决方案。这样与深夜相伴的日子,施招扬早就习以为常,虽然忙碌,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透着自信与坚定。“创业,就是不断前进和攀登高峰的过程。希望未来三五年内,我们能够继续突破。”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跳出职场舒适区 开启激情创业路

熟悉施招扬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当年,在校期间,除了攻读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外,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组织创业协会,创立数码先锋社等,带领团队成员承接了多次企业校园行活动。在与企业高管接触的过程中,他的个人领导力、沟通能力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到了暑假,则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我和几名同学一起,创立了学生旅游项目。”施招扬回忆说,那时他们与旅行社合作,为在校学生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实惠的旅游线路。虽说是“小打小闹”,但这段经历让施招扬初尝创业滋味的同时,也小有盈余,实现了自己负担学费的愿望。“这是我在学生时代颇为自豪的事情。”

毕业后,他如愿考上了公务员,在乡镇从事基层政策宣传、材料撰写等工作。深入一线的过程中,他认真、仔细、执行力强,逐渐形成了干练、脚踏实地的工作风格,深受领导赏识。

“稳定的生活固然好,但我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抱着这样的想法,施招扬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领导的挽留,毅然辞职南下,进入深圳一家创业型公司,开始了全新的拼搏历程。

在那里,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在担任销售工程师的同时,负责生产、打包发货、维护客户等工作。作为文科生,施招扬开始啃理工科知识和专业技术,这样的转型无疑充满了困难与挑战。“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但我的内心很愉悦。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看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坚持的力量。”

挑战没有终点。一年后,为了追逐更大的发展平台,施招扬来到上海,进入一家光纤传感类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几年来,靠着勤奋与用心,他积累了大量行业资源,逐步在上海站稳脚跟。

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打拼和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不甘于平淡的他,再次选择跳出职场舒适区,这次他将目光聚焦于“创业”。慎重思考之后,施招扬从父亲那里借来5万元启动资金,与合伙人凑足10万元后,于2011年,创立上海森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启创业征程。

在业务转型中求发展

起步阶段充满了艰辛。回想起那段拼搏的日子,施招扬感慨万千。那时,他与团队成员共同租住在80平方米的小区房子里,白天办公、见客户,晚上居住和休息。“虽然人手不多,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干事业的激情和追逐创业梦想的决心。”

认真搞研发、积极与客户沟通、不错过任何一个订单机会……慢慢地,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逐步打开市场,有了稳定客户群。同时,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公司,共同打拼。

“两年间,我们的销售额呈现跳跃式增长,团队人数逐年增加,办公场地也从80平方米的出租房转为180平方米的写字楼办公室。”公司的快速发展让施招扬欣喜不已。

世事难料,转眼到了2013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急需转型。与此同时,创始团队之间出现意见分歧,合伙人离开。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多重压力之下,施招扬直面挑战,带领团队寻找新的产品方向。

转型难免经历阵痛,好在有团队的坚持和新成员的加入、支持,公司顺利渡过难关。2013年,施招扬整合森珀光电资源优势,成立上海铂珏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将公司业务从生产光纤传感单一产品,拓展为提供智慧城市核心传感设备解决方案。

“转型之后,我们服务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线更加丰富、聚焦,公司业绩也在逐年攀升。”施招扬介绍说,前不久,公司研发推出的以智能井盖为主的系列产品已经全面推向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自创业以来,他始终将产品研发放在首位。据了解,除了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配比之外,公司还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产品研发。此外,还依托高校,为公司和行业输送相关专业人才。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施招扬坦言,为了营造“劳有所得”的氛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通过员工服务平台为新老员工提供培训及发展机会。“这与我们‘学深致用,博技奋发,追求品质,树人树业’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公司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持续创新中取得了很多荣誉,如获得科技创新奖、首批获邀加入中国物联网企业家俱乐部等。同时,多项自主研发的产品取得了发明专利,在细分市场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深受行业认可。

参加社会活动 践行企业家社会责任

企业家在提升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社会价值,回馈社会。2013年,施招扬由前辈推荐,加入上海福建商会。5年来,他积极参与商会组织的创业活动,与多个行业的创业者交流,探讨商业合作,并将自己多年来的创业经验倾囊相授,分享给创业青年,共同成长。“在这里,大家抱团发展,让创业不再孤单。”施招扬说。

今年6月,他被聘为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智慧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与其他专家一起,为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在他看来,虽然忙碌,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实现双赢。

公益事业也是施招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我们依托商会,组织募捐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还定期前往偏远山区,看望当地的小学生,为其赠送学习用品,送去关爱。”

闲暇之余,他喜欢叫上几位好友,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打篮球,是我从学生时期就有的爱好。”作为篮球场上的前锋队员,他享受与团队互相配合、激励,进而争取胜利的过程。在他看来,在赛场上,面对任何对手都不怯场的素质也是创业精神的体现,让他更有力量去面对创业上的诸多挑战。

“未来,争取3-5年带领企业走上IPO之路。”谈及公司的发展目标,施招扬信心十足。他坦言,将在细分市场继续深耕,同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创业寄语

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当在资源和技术方面有所积累时,再去创业,会更好。

创业,不是拍脑袋就做的事情,要有强大的信念和抗压能力,去面对那些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困难。

先进的技术固然重要,但也要关注政策。时刻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学习和提升,才能走在行业的前端。

[记者手记]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

采访中,施招扬不疾不徐,将个人经历娓娓道来。当年,他放弃稳定工作,毅然开启创业征程。艰难时,也有过动摇和迷茫,但从未想过放弃。

在他看来,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比赛,这是不断前进和拼搏的过程。“如若有一天,安于现状,不再有闯劲儿和拼劲儿,这就不叫创业,而是守业了。”

诚然,创业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不到终点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只有那些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热爱与坚持的人,才能战胜挑战、完成创业的马拉松之旅。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