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五年来,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一批创新性金融制度

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7.2万个

青年报记者 郭颖

    上海自贸区吸引众多外企入驻。青年报记者 郭颖 摄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在人民银行总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相关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经过五年多的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投资规则的总体要求,构建了“监管沙盒机制”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性金融制度。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各类企业搭建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近800个

自由贸易账户是一套以人民币为本外币合一的可兑换账户,由金融机构在分账核算管理的制度下运营。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政策框架,全市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企业可以开立一个自由贸易账户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内资金可兑换的方式办理各项跨境商务贸易活动中的本外币结算以及境内日常经营所需的各项人民币结算,满足了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需求,既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也节约了账户管理成本。目前,已有3.8万余家境内外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7.2万个,累计办理各类本外币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25.9万亿元,涉及161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下的企业跨境融资累计办理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融资平均利率为4%。

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全功能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以其可兑换功能支持了中外资企业集团在岸集中管理下属成员企业间的全球本外币资金,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由此实现“先内部调剂后外部融资”的优选财务管理方案。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框架下,各类企业搭建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近800个,累计发生的收支总额折合人民币1.38万亿元。

此外,根据科技创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跨境金融服务的诉求,自由贸易账户可以提供从创意到成熟期的全程跨境金融服务。已有1131家科创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582个,获得各类融资1238.6亿元。有50多个引进人才开立了境外个人自由贸易账户。

自由贸易账户还可以通过“FTE+FTN”的方式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相应的跨境金融服务,让企业可以在其熟悉的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更好地走出去开展经营活动。到目前为止,已有9700多家境外企业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了在岸金融服务支持境外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在进博会前夕,人民银行和上海市商务委联合发文,明确了金融机构可以按国际通行的做法为企业开展货物转手买卖贸易提供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跨境金融服务。

已有56家上海金融机构提供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

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投资规则,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2014年5月发布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风险审慎管理细则”,并于同年6月正式启动试验区分账核算管理下的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目前,已有56家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了分账核算体系来提供自由贸易账户各项金融服务。其中,中外资银行45家、财务公司4家、证券公司3家,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上海保险交易所等4家市场基础设施机构。

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上海金融领域中先行先试启动了黄金交易“国际板”的对外直参式开放,目前境外直参会员70余家。上海清算所以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支持了区内铜溢价、乙二醇掉期交易,以及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等的开展。上海市以境内外同步发行的方式发行了首单30亿元的自贸市政债,外资银行首次参与了债券的承销。上海保险交易所建立了跨境再保险业务平台,这些都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也围绕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实践,积极探索金融开放后的风险防控实践试点,建立了以宏观审慎为目标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政策框架。这一框架的特点就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建立金融机构层面的“电子围网”,要求金融机构按“标识分设、分账核算、单独出表、专项报告和自求平衡”二十个字建立可兑换后的内部业务风险控制体系,人民银行通过系统直连的方式采集数据,实现事中事后、全覆盖的动态金融风险监测与管理,从而构建了金融开放运行后的四道风险防控机制:第一道防线设置在实体经济层面,要求交易真实合法。第二道防线在金融机构层面,要求履行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义务并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规则做好跨境流动性管理。第三道防线设置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层面,动态开展预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处理。第四道防线设置了宏观指标触发的调控工具。一旦发现跨境收支总量出现异常时,可以动用相应的政策工具实施调控。从目前来看,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搭建的自贸试验区跨境金融各项业务运行平稳,风险可控。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