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古希腊经典悲剧登陆艺术节

中希合作完成2500年前的悲歌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最极端的故事 ,总在古希腊悲剧里。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古希腊的神话,因为总是凸显人性的复杂,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屡屡被当成创作源泉。《厄勒克特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部2500年前古希腊的古老剧作,近日被以话剧形式呈现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却毫无过时之感。“这是纯粹的古希腊戏剧,只是呈现在今天而已。虽然我们没有作现代化和本土化的改编,但因为它本身的经典价值,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它在今天上演,有什么不对。”希腊著名导演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说。

《厄勒克特拉》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它的创作具体时间无法考察,专家只能凭借同期作家和索福克勒斯的写作风格推测,剧本创作于公元前410年左右。故事讲述的是王女厄勒克特拉为父复仇弑母的故事。希腊诸王之王阿伽门农自特洛伊凯旋归来,被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奸夫埃奎斯托斯谋害。阿伽门农之女厄克特拉怀揣着仇恨,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弟弟俄瑞斯特斯,偷偷地把弟弟送于邻国长大。弟弟成人后根据神谕返回故乡迈锡尼替父报仇,却被母亲的奸夫埃奎斯托斯杀害。王弟的死亡,王妹的嘲讽,面对层层困境,被贬为奴的厄勒克特拉走上了她独自复仇的道路……

“它虽然是老剧,但却有所有关乎全人类最广义的问题,都是作为人存在的,”米哈伊说,也只有呈现丰富人性的作品,才能经受得住一代一代观众的考验,引发大家的共同思考。

这次上演的版本,是米哈伊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打造,作为“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作品呈现。在来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这位原本主修神经生物学的“医生”,导演的作品已经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多国国际艺术节上巡回演出。在上海,他也受到了文艺爱好者们的热烈追捧。

对米哈伊来说,这次共同创作的过程,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原本是一次探索和发现之旅,但现在我找到了再回来的理由,”他说,除了演员们的天赋和敬业打动自己,还因为同是古国的中国,也有着众多的古代文化传承,所以他别出心裁地在剧中使用了中国古乐器——笙,跟古希腊乐器双管笛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双管笛曾在公元前五世纪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演出中使用,但没人听过真正的双管笛是什么声音,我们今天听到的,是根据大英博物馆考古发现制造的,工艺程序非常漫长;而笙,我第一次听到就印象深刻,它奏出的声音可能性太多太多,所以这个剧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次‘历史的偶遇’。”

他说他很尊重笙,又古老又有无限可能性,“大家可能因为司空见惯,而麻木了,我们想做的,就是重新让大家发现它们的美。”

也正因为受欢迎,在结束了艺术节的演出后,这部古希腊2500年前的悲歌,还将于12月初再演两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