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大学生每年暑假行走田野“接地气” 为高校思政教育“补元气”

11年“千村调查” 亲眼见40年巨变

走进田间迈向地头,通过“走千村访万户”来读懂中国农村。“千村调查”是上海财经大学统筹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在校学生于暑期开展“三农”问题的主题调查。学子行走于阡陌田野,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知识解读,用理论建言。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一在共和国田野上进行国情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从2008年开展首期活动至今已经整整11个年头,累计有万余学生于此间收获成长。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初衷 给大学生一个不一样的假期

“金融投资领域来钱快,当然是好好学习买债券、炒股票,以后赚大钱……”也许,这是外界心目中一个财经类大学学生的完美暑假,但对上海财经大学来说,“90后”甚至是以后的“00后”大学生们,不仅仅只会啃着书本,盯着屏幕上的一条条K线,校方更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向广袤的农村,去读懂农村人的金融。

中国农村是经济学最好的自然实验室,是大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千村调查”项目是上海财经大学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大型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项目,旨在通过专业的社会调查获得我国“三农”问题的数据资料,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供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同时,“千村调查”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重要内容,是集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让学生深入农村“接地气”,为思政教育“补元气”的做法,也称得上是一种在共和国田野上进行国情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

项目开展以来,参与“千村调查”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本科生。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以上财每年2000名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每年平均1711名学生参加“千村调查”,也就意味着每一届本科生中,就有86%的学生参与过“千村调查”。

“走千村,访万户,知国情”,“千村调查”项目带领象牙塔中的师生们走向中国大地,在亲身实践中看到了这片辽阔土地的面貌,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人,以此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了解中国;同时,也让那些生活在海外多年的海归教师们,重新深入了解中国现状,以主人翁的态度去自觉维护和热爱我们的国家。

泥泞的道路、不甚发达的通讯设施、艰苦的生活条件……在前往农村调研的一周时间内,师生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克服了物质上及任务上的重重困难,38℃高温天,有的农民家里连风扇都没有;有时候中午没有地方吃饭,就在村干部家里泡上一碗泡面或是吃上几个馒头,大家依旧乐此不疲,经常为了发现到的小问题而欣喜不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渐渐转化成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标 记录中国农村家庭的富裕之路

在用双脚丈量农村最基础细胞——村庄探索之路的过程中,以2008年到2017年累积的数据为例,学子们调研的村庄遍及大陆地区所有31个省市自治区,2016年,“千村调查”的村庄之路还加上了香港九龙地区的彩虹邨。其间,到访村庄数量累计在500个以上的分别是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意味着上财学子每年会在这几个省市调研50个以上的村庄。

从2008到2017年,走过的亦是一条真实记录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变化的富裕之路,折射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根据数据记录,农村家庭收入从2008年的62.13%家庭在2万元以下,变成了2017年的68.97%家庭在2万元以上,农村家庭平均收入从2008年的14159元提高到2017年的47009元,是10年前的3.32倍。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起,经过专业的抽样,“千村调查”项目组在全国设定了30个定点县,每年由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带队进行重点调查。此后,除个别县略有调整外,30个定点县为“千村调查”的大数据积累和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可对比基础,也为项目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变化为对象走好跟踪之路。

每年的选题,也清楚地折射了当时的农村发展热点关注问题。2008年以来,大学生们依次聚焦了“农村基本状况”“农村医疗保障”“农民收入状况”“粮食安全状况”“农村文化状况”“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村创业现状”“农村互联网应用”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调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要求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等。学生们在走访中真切地感受到,无论是硬化的村村通路,还是增速的网络之路,农村基础设施的扎实推进,都是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此间,“厕所革命”其实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厕所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还直接影响到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和地方形象。农村的厕所大多为旱厕,能避雨却不能避风。就连那些农村长大的朋友,外出打工回到家乡,问他们最不习惯、最不方便的是什么,高频答案总少不了“上厕所”。

课题组选择了2013年和2017年的定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五年来能明显看到农村厕所改造的成效,其中室内冲水厕所、马桶的比例从2013年的32.52%上升到了2017年的55.06%。不过,各地区间的差异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按照调查区域的划分,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样本中东北地区厕所改造任务还很艰巨。

课题组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除了卫生和厕所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外,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聚焦 十年千村,见证一个个乡村变迁

据了解,十年千村,上财学子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9202个村庄。课题组还在十年浩瀚的异构数据中进行了挖掘,结果欣喜地发现,有6个乡村分别在上财“千村调查”的第一年和第十年出现过,其中有两个是今年的定点县所调研的乡村。考虑到定点调查的严谨性,大家把眼光聚焦到了这两个乡村。

其中一个乡村是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的双联村,从十年前的平均每户收入14700元,到十年后的62640元,十年增长325%,充分体现了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十年来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年去双联村调研的2007级研究生、如今在上海市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章蕾校友也被课题组辗转联系上。章蕾怎么也没想到十年后的母校会再次找到她,更没想到十年前她去调研的这个小村庄,会成为上财千村十年的见证。

据了解,十年前,章蕾通过对双联村的调研,将研究主题定位于“探析免收学杂费政策实施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十年后,学子们通过对双联村的调研,再结合同地其他乡村,将研究主题定位于如何为扶贫插上“电商翅膀”。同时,如果依然回到十年前章蕾同学关心的教育问题上,2017年的“千村调查”,学子们询问双联村村民的是有关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的情况,得到的情况是:问及是否“通过(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开展互联网教育/学习相关活动”时,村民们的回答“是”占比56.25%,“否”为43.75%。当问及“在条件适合时,你或家人开展互联网教育/学习相关活动的可能性”时,村民们的选择“一定会”为25%,“很有可能”31%,“小部分可能”19%,“大部分不可能”25%。当问及,“对希望有人教授如何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学习相关活动的渴望程度”时,村民们的回答为“热切渴望”31.25%,“有点渴望”56.25%,“渴望程度一般”12.5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农村特色。

成果 用知识解读数据建言乡村发展

利用暑期,行走在阡陌田野,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知识解读,用理论建言,在形成越加丰富的数据库的过程中,调研报告也一份份地出炉。

以“千村调查”第十年的崇明生态岛之行为例,上财学子们调研了崇明岛6个镇的乡村。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6个村中有5个村或多或少地在从事与休闲旅游有关的工作,这也是充分发挥崇明生态岛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条途径。其中,数据比较的雷达图显示,竖新镇的前卫村在各项指标上均较为突出。

金融学院的黄一晟、马奕宏以及信息学院的闻雨同学,三位同学不仅顺利完成了“千村调查”,更结合调研对当地休闲旅游业——农家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三位同学联合写出了《基于共同演化理论对上海市农家乐发展的建议——以前卫村为例》的调研报告。

报告基于共同演化理论,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划分为旅游组织、旅游产品、旅游制度三大维度,探索每一维度内部存在的问题及不同维度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演化的机理。

报告指出,农家乐产业在“村民保守的思维形成惯性与前卫村对旅游业路径依赖的惯性的冲突”这一根本原因之下,存在旅游组织松散;旅游产品定位不清,层次扁平,缺乏创新;旅游制度僵化,力度不足等问题。之后,报告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建议:旅游组织上从多角度切入建立村管理层信任,逐步改善小农思维;旅游产品上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种类,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旅游制度上则要寻求制度创新,探索村民自治。

而在通过新场镇果园村农户的电商水平调查中,基于数据分析,学子们则认为,不提倡桃乡盲目去搞每家每户的网上销售,而是希望农户把真正的精力用在种出好产品上,并呼吁上海的生鲜电商企业能为南汇水蜜桃乡的振兴多出一把力。

TA们说

大都市的乡村振兴

崇明虹桥村100%被调查者已拥有智能手机

在时空交织中,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轨迹也被记录在案。课题组在十年浩瀚的异构数据中进行挖掘的结果,有6个乡村分别在上财“千村调查”的第一年和第十年出现过,其中就有上海郊区的乡村——位于崇明岛中部建设镇的虹桥村。

虹桥村主要从事的行业为农业种植业和旅游业,经济状况在同镇中属于中等水平。十年里,“千村调查”小组曾4次造访。根据学子们的入户调查,虹桥村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从2008年的15875元,上升到2017年的68464元,增长了33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6%,这无疑也是一个大都市乡村十年的振兴发展证明。

千村第十年的调查主题聚焦于“农村互联网应用状况”,旨在了解农村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农户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虹桥村现有常住人口3020人,其中户籍人口2881人,60岁以上人数占到总户籍人口大约50%以上。从调查看,在村委会的日常办公中,常常通过政府网络系统来处理相关业务,比如政策信息的传达,政府文件的流转和村民申请各类补助补贴等。同时虹桥村还有官方的微信公众号,每月更新2-3次,平时会利用这一平台宣传本村的政策信息、民生信息以及本地的特色产品和旅游项目。

当询问村民,家中拥有哪些与上网有关的电话、电脑设备时,发现100%的被调查者拥有智能手机,且家中拥有超过4种(含)以上设备的占50%。在通过设备每月上网时长的调查中,发现有8.33%的村民的上网时长超过了400小时。通过问卷和交谈可以发现,虹桥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普及,互联网的应用情况总体不错,村委会积极采取措施营造优良的互联网环境,村民也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利性。

课题组同时发现,村里外出务工者居多,不少村户都只有老人孩子在家。一些中老年人也表达了想要学习使用互联网,至少是使用网络聊天工具的意愿。但这些中老年人不懂得如何操作,子女有时回来会教他们如何使用,但一走就又忘了。因此,他们很希望能开展一些有关于微信语音、微信视频的简单操作培训,让思念子女的老人也能方便沟通交流。

相对于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其他郊区,崇明的农味更浓。事实上,“千村调查”年年都来到这座世界级生态岛,在全岛18个乡镇中的17个都留下了学子们“千村调查”的身影。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正是有了乡村的滋养,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课题组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软路”建设上,在村村通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怎样让村民通过互联网应用得到更多的关怀和便利,还需要下功夫。

TA说

坚持参加了5年的90后

从年纪最小到而今项目里的“资深”学姐

“90后”上财会计学院博士生蓝紫文从大一暑期开始至今参加了5年,几乎是坚持最久的一位学生。“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似的,也有着特有的一份情怀与使命。”蓝紫文说道。

蓝紫文是从大一暑假开始参加这一项目的,除了大四毕业那年无法参加外,此后的硕博连读阶段里,每一个假期她都不曾缺席。从年纪最小到而今项目里的“资深”学姐,蓝紫文坦言,自己早已对“千村调查”有了特殊情感与难以磨灭的记忆。

2013年暑假期间,蓝紫文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第六期定点“千村调查”,随同学校的领队老师,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在那里,一群群的大鹅与阿羊、一条条冰凉的小溪、一家家淳朴的人儿、一段段坚定的友谊,都成为她问卷调研之外的喜悦所在。尤其是有很多村民在做问卷的时候都会做着做着流露真情,想起他们在外地打工的儿女,思念他们在外求学很少见面的孙子孙女。

“每当这时,他们都会把我们当成倾诉的对象,我感觉我认真地聆听才能让他们能有所释怀,才能帮助他们减轻一些心里的惆怅。他们都很淳朴,我感觉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比如多陪陪妈妈爸爸,能不让他们操心就自己尽量解决问题。”蓝紫文说道。

蓝紫文当时所在的调查小组有博士、有硕士,她那时还是年纪最小的。“学长学姐一路上都很照顾我,一起为完成任务而努力,一起计算着节省着每日的花销,一起挑灯夜战上网传送当天的问卷,一起相互鼓励早起干活儿,一起检查彼此的问卷,哪里做得不够详细,哪里做得好,彼此学习,一天天变得娴熟和淡定。”回忆起往事,蓝紫文的脸上依然挂着甜蜜。

在她看来,除了国情教育,那段经历也是一次难忘的科研训练“初体验”。调查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学术严谨性,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科研训练课。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蓝紫文介绍,调研中每支定点调研团队都会配以一位专业教师领队,在出发前,就问卷设计、专业术语、调研方法以及沟通技巧等问题进行言传身教。学生们在实践中,对带队老师们的专业指导往往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蓝紫文和很多同学都表示,以前从未想过,原来一份问卷从雏形到定稿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思想碰撞和几十次的完善修改,才能尽量避免实践中的纰漏;原来调查抽样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性,才能反映真实数据……这无疑让学生们在科研的探索道路上更进了一步,而这也为自己此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今年,蓝紫文所在的小组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齐大山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调研完成了《绿水青山皆妙趣,金山银山终不换》的调研报告。蓝紫文说,走访中和当地村民的接触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与质朴,善良与纯净,他们想要的很简单,但现在看来又极其难得与珍贵——原本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宁静的乡村生活。

“经过到农村一线实地调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覆盖等问题还有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我们的报告就对实地东北多村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并结合指出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辽宁省鞍山市齐大山镇桃山村、樱桃园村、判甲炉村等运行当中暴露与隐含的问题,给出可以改善加快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建议。”蓝紫文说道。

■A04-05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