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音民族声乐专业60周年 才旦卓玛领青年学生登台

美好声音唱响中国

    昨晚,才旦卓玛等众多声乐名家在东方艺术中心完成了一台纪念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1958年,21岁的藏族女孩才旦卓玛,离开藏区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成为民族班的第一个学生。还不会讲汉语的她,一开嗓就唱出了钢琴上找不出的高音。她的老师王品素震惊的同时,也迅速决定,放弃先行确定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才旦卓玛的自身特点,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最终,有了全国人民传唱的经典《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作为中国民族声乐专业的先驱和摇篮,至今已成立60周年,先后培养出了鞠秀芳、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歌唱家。昨天,上音举行了该专业创办6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研讨会、图片展、音乐会,丰富多彩的形式,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个“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的专业的辉煌成就。

昨天晚上,才旦卓玛和鞠秀芳、常留柱、廖昌永、方琼、杨学进、于丽红、石林、郑倜等众多声乐名家,一起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完成了一台纪念音乐会,“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

■A13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1958年,21岁的藏族女孩才旦卓玛,离开藏区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成为民族班的第一个学生。还不会讲汉语的她,一开嗓就唱出了钢琴上找不出的高音。她的老师王品素震惊的同时,也迅速决定,放弃先行确定的教学方案,而是根据才旦卓玛的自身特点,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最终,有了全国人民传唱的经典《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作为中国民族声乐专业的先驱和摇篮,至今已成立60周年,先后培养出了鞠秀芳、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歌唱家。昨天,上音举行了该专业创办6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研讨会、图片展、音乐会,丰富多彩的形式,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这个“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的专业的辉煌成就。

才旦卓玛回忆恩师教学理念

今年正好是上音民族声乐专业建立60周年,暨王品素先生诞辰90周年,昨天先行举行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工作者和声乐教育专家,对这个堪称“中国民族声乐摇篮”的专业的教学理念,是推崇备至。

记者获悉,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事业的重镇,早在1950年代初贺绿汀担任院长时就已特聘著名民族民间艺人如丁喜才等参与声乐系教学活动,并与其他老师一起携手培养出包括鞠秀芳等优秀学生,《五哥放羊》《走西口》等陕北民歌经她改编后传唱成为不朽的舞台经典。

1953年,王品素教授到声乐系任教并开始探索民族声乐教学事业,开全国之先河,她先后培养了22个民族数十位歌唱家,其中就包括大家十分熟悉的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王品素教授矢志不渝地扎根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事业中,她曾经说过:“民族演唱风格的形成,是和该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文化传统、民族性格、语言规律、音乐特点分不开的,风格不是凝固不变的。一个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有它相对的稳定性,但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有了才旦卓玛的一鸣惊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才旦卓玛回忆说:“王品素老师看到我之后,决定放弃传统的教学路数,而是让我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通过科学的发声方式,把我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在让才旦卓玛练科学发声方面,王品素花了很多功夫。她拿歌剧给才旦卓玛听,让她学着里面的唱法,“歌剧一段一段的,而且又高高低低,我一开始嗓音虽然亮,但唱一会儿就嗓子不舒服,她让我琢磨歌剧里花腔女高音,是如何让声音放松,没有那种生硬的感觉的,慢慢的我的声音就顺利多了,自己也很高兴。”她说,“王老师还说,只要你的风格不影响,很多东西都可以学,陕北民歌、新疆民歌、云南民歌,这些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经过王品素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艰苦训练,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

上音民族声乐仍在持续发力

昨天晚上,才旦卓玛和鞠秀芳、常留柱、廖昌永、方琼、杨学进、于丽红、石林、郑倜等众多声乐名家,一起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完成了一台纪念音乐会,上音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说,这是“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

事实上,正是一代一代上音声乐人的努力,才让这样的声音更美丽。除了王品素先生,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虽是美声专业,但一直致力于演唱中国歌曲,她在留学欧洲期间就曾演唱云南民歌。她曾经说过“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同时, 又接受了外来的经验, 力求在新的艺术高度上, 使我们的演唱既能体现民族传统的多元风格特性, 又善于把握带有普遍共性的科学发声原理”,同时要做到“高音不刺耳, 中音不显噪, 低音不显浊,善过渡、如贯珠”。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团队在方琼、杨学进、于丽红等教授领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创作演出、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喜人成果,为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地方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音乐学院马秋华教授昨天也感叹说,刚刚结束的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第六届中国声乐演唱展演,分高等院校11大音乐学院和综合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金奖,全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金奖不是瞎忽悠的,金奖一定是大家都认为他很棒。还有教师组金奖,也都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现在当了老师。通过这些学生的演唱,也看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严谨。”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