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那年,我们正青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年:金山枫泾转型打造“上海版”特色小镇

从金山农民画“发源地”到融入长三角发展的“创新地”

在金山枫泾,历史上一镇跨吴越两地,如今地处沪浙交界,是上海的西南门户。

枫泾古镇、金山农民画发源地一度是它的“标签”。“50后”农民画画家曹秀文便是在改革开放那年凭着画作《采药姑娘》获得了全国农民画一等奖,开启别样人生。在她的绘笔下,不仅有枫泾的变迁,更绘出中国农村40年的变化。

2016年,枫泾多了一个“标签”——特色小镇。在上海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枫泾镇选择走“众创+古镇”的特色发展之路。“80后”陈强成为了枫泾科创小镇的负责人之一,亲历了枫泾科创的发展。

他们,只是枫泾的普通人,也是他们,成了金山枫泾40年发展的见证者。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标签1 农民画发源地

1978年揣10元进京领奖 2008年带着画作走向国际

白墙黛瓦木门,离枫泾古镇不远的中国农民画村透着一股江南的清秀气。枫泾是金山农民画发源地,在这里,不但聚集了金山的农民画家,更有来自山东、东北等地的创作者。在这里,墙绘随处可见,可能一个转角,就能从墙上看到金秋麦浪的农民画。

这其中,有一间属于曹秀文工作室。这位土生土长的金山枫泾人,坚持作画四十多年,将农民画带到了世博会现场,带到了世界各地。

走进曹秀文工作室,六七十平方米的空间,挂满了大大小小近百幅作品,色彩斑斓,包括了她第一张得奖画作《采药姑娘》,还有入选世博会主题馆的作品《春意》《渔家乐》等。

这名“50后”的父亲是木匠,常常在制作家具时雕刻花纹图案;母亲擅长刺绣,家人的鞋、帽、枕头等都有母亲的绣工。耳濡目染下,曹秀文从小喜欢上绘画。

上世纪60年代,上海知名画家韩和平、程十发、汪观清等来到枫泾中洪村参加劳动。曹秀文特别崇拜他们,闲暇时经常向大师请教绘画艺术中的细枝末节,老师们也都耐心指导。

白天参加胜利大队的劳动时,曹秀文是劳动积极分子,放弃休息割稻子、采草药,不在乎这样的劳动是不记工分的。因为乐于做无名英雄,曹秀文被评上了公社的五好社员。她一直想将表彰会上自己的样子记录下来,便想到了绘画。

用闲暇时间创作的曹秀文,陆陆续续画了半年才完成了《采药姑娘》。画面正中的姑娘戴着表彰时的大红花,背景是千姿百态的草药,画面色彩明亮,这是曹秀文采药的经历,“我想描绘的也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幅处女作获得了中国农民画比赛一等奖。曹秀文要跟着老师坐火车去北京领奖了。母亲当时东拼西凑为她凑了10元钱让她带上,想吃什么就买一点。出发那天,乡亲们敲锣打鼓为曹秀文送行,一直送上火车,让她倍感光荣。

第一次到北京,曹秀文十分兴奋,她每天会花8毛钱买一只大饼,填饱容易饿的自己。在经过一家烤鸭店时,诱人的香味让她停住了脚步,但摸了摸口袋,她只能默默地离开。那时她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以后她的画作能够售卖,再去北京一定要把烤鸭吃个够。这也成为她努力学习绘画的动力之一。

第一幅作品就得奖,改变了曹秀文的一生,她想画更多农村的变化,在这条路上好好走下去。上世纪八十年代,曹秀文在务农的同时开始批量创作,当时一幅画可以卖7元,逐渐的,一幅画可以卖17元。单靠农民画,曹秀文一个月能额外拥有一二百元的收入,已经迈入“高工资”行列。

1991年,曹秀文再次前往北京,这次也为一件光荣的事——参加全国文代会。夫妻两人带着4000元钱上京,从未坐过飞机的曹秀文选择了来回都坐飞机。在北京,他们天天去吃烤鸭,一次吃个够,实现了1978年的愿望。

她的脚步并未停下,2008年,在英国牛津举办的“艺术的行为”国际展览中,再一次出现了曹秀文和金山农民画的身影。她的作品与保加利亚、印度、韩国等其他国家的作品放置在一个展区,人气最高的就属金山农民画。

现场作画的曹秀文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外国观众,并不精通英语的她对着外国观众微笑着说:“Hello!China,Shanghai。”她发现他们都懂。那次去英国,曹秀文带了2万元人民币,也看到了世界对农民画的友好。

就在去年,曹秀文收获了2017年度“上海工匠”的殊荣。对此她很感慨,她是金山农民画画家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1978年带着10元钱第一次出远门,到2008年走上国际舞台展示来自中国的艺术,她的艺术世界,越来越大。

妙笔绘下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变化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曹秀文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在她的画作中,更是体现了金山农村、中国农村40年来的变化。

在曹秀文工作室里,名为《春意》的画作被挂在了显眼的位置。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这幅作品和《渔家乐》被选中,在世博会主题馆贵宾厅展出,代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向全世界展示了金山农民画的艺术风采,让世界了解中国。

其实这幅画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曹秀文去浙江采风,在火车上她看到沿途一片片茶树中茶农正挥洒着汗水,把一片片嫩绿的茶叶采摘下来。曹秀文马上将这美好的场景通过速写记录下来。但采风结束,回来上了底色后,她却突然没了感觉,画不出层次感,这幅画便暂时“搁浅”了。

直到有一次,曹秀文去了野生动物园,看到了孔雀开屏的样子,突然迸发了灵感,她用孔雀羽毛的形状来表现茶树的叶子,不仅展现出春日茶叶的郁郁葱葱,更表现出微风中茶叶摇摆的姿态。绿意盎然又充满生机的《春意》完成了。

当得知作品入选世博会时,曹秀文高兴得不得了,这是何等的殊荣与肯定。借着当时被采访的机会,她有机会提前进入场馆合了影,心里特别甜,中国农民画走进了世界舞台呀。

世博会是一个走向世界的舞台,如今,在曹秀文已经创作的200多幅作品中,许多作品多次到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比利时、加拿大、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得到了国际友人及美术专家的好评和赞誉。

从去年起,曹秀文还开始创作起改革开放40年系列画作,一共三幅画,内容依旧是她最熟悉的故乡中洪村。

第一幅作品描绘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洪村,画中的建筑以草棚居多,有着她童年记忆。田间劳作的村民耕地用老黄牛,村里还未通公路,运输全靠水路,若要从村里去镇上,还要坐摆渡船。这些点滴细节都是曹秀文小时候和年轻时的记忆。

第二幅作品描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洪村的秋天,金灿灿的田野,秋收的喜悦,小学也已经在村里设立,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地运动。摆渡船依旧在,只是等候区的草棚变成了凉亭。

第三幅作品描绘了如今的中洪村,细节也愈加丰富。村里有了枫叶国际学校,木瓜基地、阿林果蔬等大棚排得整整齐齐,村民都在村里跳起了广场舞,看起了戏剧。连曹秀文所在的中国农民画村也被她画进了画作中。

三幅记录农村40年变迁的作品中,还有一块始终保留的内容,那就是白牛塘。枫泾历史上被称为白牛镇,白牛成为镇里的标志。前两幅画作中位于画面右侧的白牛塘都蜷伏着白牛,到了第三幅,原来的白牛塘变成了垂钓休闲区,成了村里的景观中心。

曹秀文说,刚开始画画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坚持了四十多年。她看到了家乡几十年来的变化,也热爱农村的美景,所以她的画作中,留存着中洪村和各地农村的景色,留存了一代人的乡土情怀。“我一幅幅画作记录的是中国农村40年来的变化,也想为下一代留下不一样的农村记忆。”

标签2 科创特色小镇

“80后”参与科创小镇筹备 为创业者搭建路演平台

如果说如今对金山枫泾的印象还停留在古镇、农民画,那只能说明对枫泾的发展并不了解。

2016年10月,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评选了全国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枫泾镇是上海3个名列其中的特色小镇之一。

而这样的转变,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那年,枫泾镇开始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定位于探索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的小城镇特色发展之路,探索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的特色小城镇发展之路。为此还制定了《关于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并设立了枫泾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枫泾特色小镇建设。

如何区别于其他小镇,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上海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枫泾镇想到了走“众创+古镇”的特色发展之路,利用上海大都市科创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融合“科创、文创、农创”众创于一体,为创业者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这其中,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众创平台于2015年6月启动,先后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级众创空间、第二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备案名单。

“80后”陈强,这名土生土长的枫泾人,参与筹备了科创小镇的创建,并成为了科创小镇副总经理。

翻开陈强的履历,能发现他工作涉猎十分广。刚工作时在企业当财务,而后加入了镇人才培养计划,回到枫泾盛新村担任了一年村主任助理,陈强的加入为村里注入了一股青年力量。

随后,陈强又历经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产业招商等工作后,在2013年再次回到盛新村,进入了村委会班子,负责农业等方面的工作开展。

要说与创新创业的缘分,那时陈强就在村里有了一片“创业试验田”。原来村里有一块洼地,40余亩,因为土地利用率很低,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利润十分低廉,到后来这片田无人肯种。

空着也不是一回事。陈强思来想去,想引入虾稻共作技术,如果可行便向农民推广。原本预计每亩可产500斤大米和150-200斤小龙虾,结果产量并未达到预期。

难道要再次亏损?陈强想起了小时候钓青蛙、钓鱼的经历,脑筋一转:“何不考虑钓小龙虾?”

他尝试推出小龙虾垂钓服务,没想到异常火爆,最多的时候有500余人在现场垂钓,路边私家车停到500米开外。两名装配钓饵的工作人员,一早8点半坐在矮凳上,就再难以挪动,连吃饭都是坐在矮凳上匆匆吃完继续为游客服务。

陈强有空也会去现场维持秩序,看到游客未将钓竿、塑料桶及时归还,他就自己跑去取,一天结束也要跑好几公里。钓小龙虾还带动了村庄周边的餐饮业,朋友都开玩笑说他是钓小龙虾业务的“鼻祖”。

这样的经历,算是陈强初涉创业圈,也为他2015年加入科创小镇打下了基础。但见证着科创小镇一步步建立的陈强,并非一开始就顺风顺水。那时还在村委会工作的他,脑海中根本没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概念,也分不清该设立哪些部门分管什么内容。

先组建的团队组团去了杭州梦想小镇考察,众创空间、O2O服务体系,路演、“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陈强接受了一个个新概念。

枫泾镇也给科创小镇定了位,要融合“科创、文创、农创”众创于一体,为创业者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小镇创新创业活力,把枫泾打造成上海创意的后花园、创业的新乐园、创新的新天地。

长三角路演中心将成为枫泾下一个新地标

“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是科创小镇搭建的品牌。陈强还记得在2015年12月开启的国内首场“农创”路演,上海农科院的6位博士分别携功能性大米、甜玉米、食用菌零食、立体种养、发芽稻米食品、香菇工厂化生产等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展示,活动吸引了上海和浙江的上百位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和风投基金代表参与和洽谈,当天现场有稻田生态养殖技术、高钙大米技术、稻米小龙虾立体种养等3个项目实现落地。

如今,当步入科创小镇时,陈强会系统介绍问题路演、项目路演、产业链路演等不同的路演形式。他特别提到了至今开展过三次的产业链路演,这是创业者、农户最有需求的。因为陈强不止一次得知,一些种植黄桃、葡萄的农户,到了丰收季节只能打遍熟人电话:“兄弟,能帮忙卖一些或买一些吗?”

这让陈强感到,无论什么农创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推动销路,有适合的销售平台,产业链路演恰好搭建了供需双方的对接平台。

据悉,至今科创小镇陆续举行了果蔬类专场、瓜类专场、草莓专场、水产项目专场等30场路演活动,成功对接项目40个,成交金额超过5000万元。科创、农创、文创等创业项目,在枫泾镇都在通过“路演”平台打通全产业链资源要素。

科创小镇也在不断发展,在小镇一期2000平方米、160个工位全部满员的情况下,垂直孵化划分了六个村:一村和二村定位为综合类产业;三村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四村为工业4.0;五村科洋科技和六村创派BEES则是鼓励企业自主成立众创空间。

能服务好创业者,为他们搭建更多平台,让陈强很欣慰。改革开放40年,小镇当自强,陈强说他一直都在枫泾,从未离开。

在与陈强聊到路演时,他频繁提到另一个名词“长三角路演中心”。

在科创建设方面,枫泾从未停下脚步。今年年底,科创小镇“升级版”——长三角路演中心即将亮相,而在一年前,这里还只是国营第七印染厂的破旧厂房。

整座园区以“路演”为核心IP,打造路演中心区、双创服务区、资讯信息区、商务配套区四大功能板块。其中最大的一个路演厅,有4000多平方米,可举办3000多人的大型路演活动。启用后,将以路演为链环,融合资本、技术、人才、交易、服务、信息等创新创业的要素链,突破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与空间的限制,打造一个长三角地区跨地区、跨市场、跨要素的功能性平台,让创业者向往、投资者便利、交易便捷、商品能够展示充分。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未来趋势成势。长三角路演中心是我们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创建的一个创新创业要素供给侧与创新创业要素需求侧相对接的服务平台。我们既要分享长三角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更要提供所需要的节点服务和功能服务。”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说道。

其实,“长三角路演中心”项目,是枫泾“产业更新”中的代表性项目。除了“产业更新”外,全镇范围内还启动了“古镇更新”“社区更新”“乡村更新”共四大更新。

张斌表示,改革开放40年,枫泾这个特色小镇也将再次迎来升级,通过四大更新,要把枫泾建成一座令人向往的长三角节点性小城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