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影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酱菜达人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图/文

    1个多月的腌制期间,每隔三四天翻一翻,确保缸内食材吸收酱汁均衡。

    金瑞军和岳父一起晾晒黄瓜。

    用专门仪器测试酱瓜内的咸度。

    慕名前来购买酱瓜的食客络绎不绝。

    金瑞军在调配腌制的酱料。

摄影手记

自古以来,三林有着腌制酱菜的传统,当地不少农家于黄梅小麦登场季节,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豆粉,制成糕状或饼状蒸熟,放凉,让其自然发酵,辅以甘草、适量盐水,从而成为农家自制酱菜的酱料。三林塘酱菜之所以味道好,原因在于它用料精细,做工考究,所选用的酱料,保持浦东民间酱腌传统法,长期日晒,使酱味渐入而仍保有原菜香味的结果。

金瑞军,80后,是三林酱菜的传人。在他印象中5岁左右开始接触酱菜,那时在三林老街外公家,看着外公在翻酱菜,做黄瓜。外公家里都是大大小小的陶缸,外公家旁边有一座桥,桥底也放着很多酱瓜,每天要操心酱菜的事。当时有很多食客和商贩慕名前来买酱瓜。在金瑞军看来这是外祖父的心愿,他付出一辈子的心血,还有就是三林劳动人民的结晶,几百年的东西不能丢啦。 小小一块酱瓜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金振军坚持用传统手工制作,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也与时代接轨,开发新的品种,让更多人了解到酱菜的魅力。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图/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