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谢国平解读“为什么是浦东”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浦东是研究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典型的案例和观察的窗口之一。只有读懂浦东开发开放,才能读懂中国改革开放。日前,学习读书会邀请《浦东时报》原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原主编、《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作者谢国平来分享“为什么是浦东”的解读。

谢国平撰写的《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也是作者的第三本以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地浦东为题材的作品。书中更为详实地记录了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形成、大浦东行政区的形成、浦东先行先试及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上海市原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主任赵启正在序言中评价,这本书“以一滴水见太阳,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起伏伏”。

谢国平认为,浦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些特色和创举:首先,在开发之初,浦东就确立了指导思想——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浦东的崛起也标志着上海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驱动整个上海进入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此外,为什么浦东不叫“特区”而叫“新区”?也是一个创举。“浦东承载着城市功能重塑问题;不单纯搞工业,而把上海整体经济中较适合浦东发展的一些功能放在浦东。”谢国平解释说。上海浦东新区树立样板后,全国陆陆续续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十余个“新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