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众城之城,创意未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已来,就在社区这条原型街上

【文/周琳琳 图/受访者提供】

    娄永琪

【文/周琳琳 图/受访者提供】

改革开放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懂得要随时随地再出发,要“敢为天下先”。

四平路1028弄,位于上海四平路与阜新路之间,四平街道街区的中心地带,比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苏家屯路风貌保护街,曾是公交新村与鞍山新村之间规划所成的社区商业服务一条街。如今这条街道上正遍布各式各样的“新奇”实验室:NoCC时尚实验室、瑞幸咖啡实验室、Neuni材料实验室、FabO中国数制工坊、食物实验室、声音实验室、阿斯顿·马丁创新空间、Wework众创实验室、海尔共享厨房……“这个街区,这条原型街,我相信一定会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打卡点’。”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颇为自信地说。的确,它充满了未来感,又那么有时尚的生活气息,而当人们了解它诞生的故事后,更会觉得妙不可言。

这条街被称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是娄永琪基于多年社会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发起的一个社区社会创新计划。NICE2035,即Neighborhood of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owards 2035,意为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意、创业”三创社区,NICE更意味着“美好生活”。

娄永琪认为这条原型街搭建了一种生态系统:先是凭借同济大学设计学科的创新品牌和能量来吸纳社会的创新人才和公司,并通过激发参与者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越来越强大的生态环境,最终把一个普通的社区由创新终端发展为创新的源头。他说:“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知识社群正在成为创新主体,我们应该把大学背后的资源和创新能力释放出来,更要让企业、社会资源、资本充分对接,支持更多的创新者在适合的平台上,创造与生活方式转型相关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从消费端入手推动产业变革。”

之所以把原型街的时间节点定于2035年,不仅仅是为了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把上海打造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展望,同时娄永琪也认为,16年左右的时间,代表了“不远的将来”。与此同时,我们将迎来一个“大设计”的时代,设计将从一个行业转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当这个社会中,想象力、创造力变得更有价值,那这个社会一定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发展到最后,还是原材料和体力最值钱,那这个社会肯定还是停留在蒙昧阶段。”

在他人眼里,娄永琪主导推动建立的“NICE2035原型街”“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等都是极其新奇的事物,但娄永琪认为:“我们做的只是发出一个信号,举起一面旗帜。而真正完成这些创举的,是每一个相信‘它’的人,是所有人的‘抱团取暖’。”只有这样,才能让孤独的先行者们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包括教育、医疗、交通、休闲、娱乐……在娄永琪眼中,这些都应该有更多选择,才能保证社会这个大型生态系统的强壮和健康。

这些创新之举,也反映了娄永琪作为一名披荆斩棘的先行者的心胸。近期被授予“光华龙腾奖·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设计40人特别奖”,他对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懂得要随时随地再出发,要敢为天下先。”四十年前,“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适应和引领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十年后,设计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

Qa 生活周刊×娄永琪

Q:你创立“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初衷是什么?

A:设计和创意是面向未来的能力,这方面的学习要提前。我们学院的学生都是高分考进来的,但他们在全球使命、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能力、协作能力,距离世界上顶尖院校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时必然要对我们的院校和师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也意识到,大学里碰到的很多问题,源头不少在高中、初中,甚至更低年龄。所以说我希望把我们设计创意学院所提倡的创新教育,能够从大学往中学甚至更低龄延伸。

Q:这所设计创意中学的课程体系是怎样的?

A:百分之六十的课程是语数外等基础课程,另外百分之四十,是“基于问题导向的、设计思维驱动的项目类课程”。重要之处在于这两部分学习的交织。举例来说,上学期中学老师自发组织的一个关于苏州河上的“桥”的课题,其中就涉及数学、物理、地理、管理、协作、创意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引发了体验式的学习。学生们参观了那些桥梁,也来到同济大学桥梁专业学习更专业高深的知识。这种问题就是综合应用题的结合,能够把那百分之六十的学科知识贯穿起来,能够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在应用场景里变得具象起来。而且我们还可以融入茅以升的故事、上海桥梁在战争时期的故事等爱国主义内容,这也是一种全面育人方式。

Q:能否进一步解释你提出的“大设计”概念?

A:我一直提经济变化的说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从“有没有”的经济变为现在的“好不好”经济,正在朝“对不对”的经济拓展。我认为这个时代,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人们已经开始愿意为设计和创意买单。生活方式也正在被设计和创意所改变。比如首饰行业,贵金属使用的多少不再是首饰价值的决定性标准。再比如很多人开始拒绝穿皮草制品,为了减少杀戮。但要更多的人舍弃原来认为的“高大上”的生活方式,就需要给他们设计出精神的回报,这就要依靠设计,让人们愿意为了可持续发展等信仰和理念做出舍弃。

Q: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和经济系统呈现怎样的关系?

A:二者是紧密相关的,环境和经济系统都是被设计出来的。举个例子,共享交通的基本逻辑是以提供服务来替代提供更多产品,从而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但在实施过程中,冲突和矛盾必然存在,比如造车卖车行业希望每个人都买一辆车,最好每年再换辆车。不过时代大流浩浩汤汤,当可持续问题变成了影响地球生存问题,很多经济规律都会被颠覆。当然,普通人可能没有这样的觉悟和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去引领、协调和赋能。

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会长。瑞典哥德堡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

2014年受颁芬兰总统“一等狮子骑士”勋章。

2015年获得光华龙腾奖设计贡献金质奖章。

2016年入选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2018年获得“光华龙腾奖·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设计40人特别奖”。

创意说

关于青年设计力量

上海这座城市潜能无限,但还没有被充分激发。2019年是上海再往前一步的年度,设计在其中也可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如何通过设计来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由需求来倒逼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创新成果的转化。我们学院所做的工作不完全是在教育领域,也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社会创新领域,一流学科的建设、一流人才的培养、一流社会的推动是相辅相成的,希望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总说青年要“看得远”,而不仅仅“走得快”。与此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立足岗位,把自己在做的每件事情都做出新意、做到极致。要勇敢地直面身边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开启不一样事业的机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