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你好,陌生人!你好,另一个我!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不管通过任何方式,你需要空间和时间反思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善良的人。

从对望到对话

邵佳童是一个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的上海留学生,2018年12月11日从美国回国参加这次独处计划:“在微博上看到这条征集独处参与者的推送信息,正是在2018年11月底的时候,我刚写完作业,一个人待在宿舍里,也正好处在独处的时光里,因此对这种状态深有感触。我很想知道,如果自己是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屋子里独处,会被人观看吗?那一定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验。于是,我就报名了。”邵佳童之前就非常喜欢南京这座城市,所以很想知道自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独处,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是邵佳童大一留学生涯的第二学期,她主修商科和艺术的双学位。回到国内参加这次独处计划的体验是复杂的。她说自己是一个相对内向的姑娘,不太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属于一个慢热型的人。原本以为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里独处,自己一定会相当不自在。在真正体验之后,反而发现自己一直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

南京12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凉意十足,但体感舒适。路过的行人其实很少,所以邵佳童并没有感觉特别被打扰。待在玻璃房子里让她很放松,或许这种放松是空间带给她的。邵佳童说,她很喜欢这个空间设计的简洁感。那几天天气非常好,阳光透过玻璃房顶直直地照进屋子,浑身暖洋洋的,感觉整个人特别舒适。也许放松也和她当下的状态有关。结束了这个学期的学业,回到祖国度假,对她来说,也是一次身心的彻底放松。

刚进入这个空间,邵佳童对它很好奇,她四处望望,以熟悉空间内的布局:“我很喜欢玻璃房子里的桌子和床,它们可以挪动。椅子带有滑轮,可以让你自由地转来转去。房子里还有一块小黑板,一块小白板,参与者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记录。书桌正对着玻璃,所以坐在那里的时候,经常会和室外的人产生目光的交集,而之前的体验者也在玻璃上随意地写写画画,留下一些自己的生活印记和感触。”

根据主办方制定的规则,当上一个入住者离开的时候,他曾经在里头待过的痕迹会被部分保留,例如玻璃墙上的字迹还有便签条,这就形成了入住者之间的隔空对话。邵佳童在玻璃上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创意。有人在便签纸上留言,与外边的观众互动,也有人留言给下一位入住者,记录下自己的心情笔记。邵佳童欣喜地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翻看着其他入住者留下的笔记。就这样,几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当下这个空间里你是独处的,但是它不是完全封闭的。你可以通过笔记本与之前或之后的入住者有互动,也可以与玻璃房子之外的路人有互动。通过互联网,你还可以和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们保持互动。”邵佳童说道。

这一代和那一代

入住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叔叔走到她门前试图观察她。面对陌生人,起先,邵佳童还略显腼腆。彼此对望了一眼,略微笑笑,便挪走了目光。后来熟络了,他们俩就扒着门缝聊天,这一聊竟然就是一个多小时。

后来,邵佳童听说这位叔叔几乎每天都来,来看看入住者,试图和他们聊上两句。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路人,只是对这个项目特别好奇,所以每次都特意经过这里打探究竟。在长谈之后,邵佳童发自内心地觉得,其实很享受和这个叔叔的对话。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独处计划,她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会与比自己父母还稍稍年长的男性进行这么深入的对话。

起初,彼此还只是聊些家常。邵佳童告诉叔叔,自己在美国念大学,因为对这个计划很好奇,于是特地跑来参加。叔叔很吃惊,想不到一个女生胆子还挺大。然后,邵佳童告诉他,自己还计划一个人去巴厘岛做义工,顺带旅行。

不一会儿,他们就聊起了对陌生人的态度。叔叔便说起刚经过这里的时候,两人曾对视了一下,然后他发现邵佳童的目光很快就避开了。邵佳童说,自己是一个相对慢热的人,特别是对陌生人,还是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叔叔回忆说:“当时看到你,就觉得你是一个小孩子,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看那眼神就是怯生生的,有些防备,还不够自然。然后,才渐渐大胆地露出了笑容。”邵佳童回答说:“首先,我还是有防备的,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一点儿。但是如果那个陌生人在某些话题上可以与我一拍即合,那么我还是比较愿意去跟陌生人交流的。”邵佳童至今还记得这个叔叔的样子——戴着眼镜,年纪比自己父母还略大。很斯文,一看就是有些思想的读书人。后来聊得甚是投机,她还觉得叔叔越发和蔼可亲,越发像自己的父母。

不同代际人之间的谈话很容易就聊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上。邵佳童说起自己的父母是七零后,特别开明,和他们相处总是很融洽。他们从来不干预自己,总是支持她的各种选择。之前,邵佳童喜欢看F1赛车,为了看喜欢的车手比赛,还要向学校请假,对此,父母也都毫无保留地支持她。他们总是跟邵佳童反复强调:你想尝试的任何一件事,我们都会支持你,只要你做了不会后悔就可以了。讲到这里,邵佳童显得特别激动,还跟叔叔说起自己读完大学后要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时光。叔叔听了不断夸奖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说到后面,邵佳童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多数时候,都是叔叔在提问,邵佳童在回答。邵佳童觉得这位叔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观众,关注独处计划,愿意跑来和不同的体验者交流并进行引导性的提问。

学会与自己相处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中,邵佳童说了很多原本不太会和陌生人谈论的话题。“你很少会跟一个陌生人,特别是这么大年纪的陌生人敞开心扉聊这么久。”也许是眼前这个玻璃房子成了一个催化剂。这个透明的实验室加快了陌生人之间彼此了解的速度。让人有欲望去倾诉,有意愿去倾听……

邵佳童说,让自己敞开心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独处的地方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越是陌生,越有可能卸下防备,卸下心里负担,敞开来聊聊自己。与其说是与陌生人对话,不如说对谈的对象也是她自己。

邵佳童和这位叔叔如此聊得来,是她始料未及的。也许,邵佳童在他身上多多少少看到了父辈的身影,自然涌现一种亲切感,以至于觉得时间飞逝而过。等叔叔要走的时候,邵佳童还依依不舍,略显遗憾。

而另一个闯入的观众,是在第二天下午出现的。邵佳童说,那个人好像是一个记者,随之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参观者。这个记者也在门缝中和邵佳童聊了好一会儿。其间,他提出的一个问题让邵佳童印象深刻。这位记者问:“你这么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又热爱独处,那你是不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邵佳童说,当被认为不合群的时候,其实当时心里是有点不舒服的。自己虽然内向、慢热,但其实人缘很好,身边的朋友也比较多。其实,独处与合不合群没太大关系。当人有了一定经历之后,特别是上大学以后,你要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必须留出一些时间和自己相处,这才是独处的要义。

Qa 生活周刊×邵佳童

Q:一个女孩在透明的玻璃房子里过夜,会有恐惧吗?

A: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好。我没有担心、害怕,我满心好奇。我跟那个叔叔也交流过这个问题。他问我,晚上会不会害怕一个人待在这里。我说不会,之前已经住过这么多人了,他们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所以到我这里也不会发生。这时候叔叔就笑了,他说,你的这个思维逻辑不太正确。因为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玻璃屋子旁边有保安室、警卫亭,而且这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展览项目,主办方一定会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可是我的解释是之前没有出过事,逻辑很不完善。这方面我的逻辑还是有所欠缺的,叔叔在这方面的提醒其实也带给了我思考。

Q:在玻璃房子里待了24小时,心态有什么微妙的变化吗?

A:这种变化怎么说呢?我其实很想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真正思考一下独处的意义,想一些有深度的话题。可是第一天晚上我睡得特别好,第二天早上一起来,阳光直接洒进来照在床上……那种状态太舒服了,于是我就放弃了思考,先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当下的愉悦,发了一会儿小呆。前一天,我给自己预订了一束香槟玫瑰和向日葵,我觉得此刻太美好了。于是,我赶紧抓紧时间读读书,享受当下,那些人生意义之类的思考反而被放在脑后了。其实,有时反过来一想,人生不就应该充分享受当下吗?

Q:参加完独处计划,现在你有什么全新的理解吗?

A:我原本以为在这个空间里可能真的会迸发出某些不太寻常的想法来,但实际上,独处其实并非一定需要一个这样的物理空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自己从琐事中隔绝出来,进入思考的状态,其实就进入到了一个独处空间。就算身边有人,也可以完成独处。你只要进入那种独处的状态,就对了。

Q:你个人觉得独处是一个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A: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它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觉得适当就好,如果你选择一直封闭自己,一直独处,那会引发社会问题的对吧?但你要记得随时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让自己有时间和自己独处,这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说参加独处计划的积极意义,我觉得应该是它让我意志更坚定,不再迷茫。这个世界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你要时刻鞭策自己,随时随地去学习。不管通过任何方式,你需要空间和时间反思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善良的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