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热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紧不慢的苔藓,像一位老师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作品《远望》

    作品《吉祥三宝》

    王玉辉

看着苔藓不紧不慢生长的样子,似乎在引导着你以更谦和的姿态面对世事。告诉你,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说,苔藓是自然的拓荒者,在各种环境下都会奋力生长,它们被称作“地球的表皮”,有的生长在潮湿的森林中,有的生长在石板的夹缝里……随着DIY苔藓造景悄然走红,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些常常被人忽视的安静植物带回了家,呵护它们慢慢生长,在家中培养出一小簇属于自己的“雨林”。王玉辉就是其中一个,苔藓造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他巧手创作的作品也让很多人的心变得“绿意盎然”。

从菜鸟到专家的痴迷

王玉辉以前总在家里自己捣鼓中式盆景,但父母并不理解,觉得他是玩物丧志。这并没有影响他莳花弄草的兴致,他还买了杂志和书,边看边学边研究,但也仅止于业余爱好。直到六七年前,王玉辉偶然接触到内里以苔藓为主、被誉为“活的诗,动的画”的水景缸,作为一个道地北方人,他眼前似乎呈现了一片美妙的江南好风景,同时也被打开了在造景方面无限的想象空间。

随着不断地加深了解,王玉辉渐渐变成了一个狂热的造景迷。在北方,没有特别丰富的植被资源,他只能通过网购来找自己想要的植被。作为初学者,常常碰到棘手问题:苔藓一会儿长白毛了,一会儿又变黄了,一会儿干脆枯了……很多状况都让他一头雾水。

据王玉辉介绍,苔藓自然的生长环境,一般是在背阴处,依靠吸收雨水来维持生命。湿度在85%左右,适宜温度在22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如果处于15摄氏度以下,苔藓就会进入休眠期,停止生长。然而,北方水质偏硬,碱性高,所以苔藓慢慢就会发黄,因此,在手上出汗时也不能触碰苔藓,这对其杀伤性很大,它也不能在阳光下曝晒。这些都是王玉辉在不断挫败之后,自己慢慢总结出来的。所幸,王玉辉最后在网上找到了水景论坛和爱好者QQ群,一有空就泡在网上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久而久之,他还当上了水景造型版块的版主。

很多人觉得苔藓总能在石缝中野蛮生长,生命力旺盛,应该很好养活。但据王玉辉介绍,苔藓其实也很“娇贵”:“不光是按部就班地去养活它们,你每天都要去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它们。如果你能把苔藓养好了,那么水族缸里90%的植物就都不成问题了。”

犹如浓缩了一片雨林

生态水景缸有很多不同的样式,王玉辉较为擅长雨林缸、水陆缸、矮缸和水草缸等。尤其是水陆缸,因为水上水下可以呈现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让王玉辉觉得,水陆缸造景能体现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美,比如山山水水的植物丛林,比如水草游鱼的栖息存在,就像把大自然浓缩在这小小的缸内。

中式盆景有“立体的山水画”之称,是将水石草木搭配在花盆中来展现自然,而苔藓造景的主题同样是临绘幽玄的景色。区别在于,苔藓成了其中的主角,而树木与山草都是从属。由于早先有玩中式盆景的经验,因此,王玉辉在中式水陆缸中,浓缩了中国的山水盆景,融入了树石盆景的技法,把水景和盆景结合在一起,远看就像一幅静谧的山水画。

除了水陆缸,雨林缸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它是以热带雨林风光为主题的造景缸。据王玉辉介绍,它以热带雨林的林床、林间甚至林梢植物为主景,配合枯木、石头、藤蔓等,营造出丛林一角,或者临水丛林的景色。为了体现造景的生动性,也会在其中饲养体型微小的动物,比如昆虫、蜥蜴、蛙类等等,但也有纯粹以植物景观为主,以动物模型点缀的雨林缸。王玉辉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养一个生态缸:“因为它们是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就像一个家庭的绿肺,能稀释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烟、甲醛等,再释放出氧气。”

生态水景缸在造景设计上,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比如水陆缸跟雨林缸里会运用到的丛林式造景就常常出现在王玉辉的作品中。丛林式造景组合是山野丛林的缩影,它是由多株树木组合而成的统一而富有变化的整体。在王玉辉看来,在此类造景中,并不需要每一株树木都很优美,其关键在于姿态自然,风格统一。“有些树木单株欣赏并不美观,甚至还有明显缺陷,但经过组合却能扬长避短,出现极佳的观赏效果。丛林式造景布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丛林式,另一种是分组丛林式。整体丛林式就是把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画面,给人一种原始大森林的感觉;分组丛林式则是把树木分割成2个部分,一主一次遥相呼应,一条河流小溪在中间穿过。”丛林式造景布局里,树木的位置也有很多讲究,“树木分为主树、副树、陪衬树。主树是整个布局的主体,就是其中最高最粗的那棵,主树的位置一般都是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整个缸的前部三分之二处,二分之一靠前或者靠后的位置,这就是主树的最佳位置,然后两边是副树,再往后则是以最细最矮的陪衬树来做远景的延伸。”

另外,比较有趣的还有场景式水陆缸造景。缸里会用一些与整体造景契合的小摆件作为装饰,比如亭台楼阁、车马舟桥、人物动物等,或是一些仿真建筑模型,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整个作品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王玉辉的作品《旅行》中就运用了这个造景方式——一列火车在崇山峻岭中行驶穿梭,远处高山流水从公路桥涵洞一直流出向前汇入大河之中。整个场景动静皆宜,显得妙趣横生,似乎能从中读出很多故事正在悄然发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生态水景缸,王玉辉也很擅永生苔藓画的创作,他的作品《吉祥三宝》《远望》《遇见》等都很是丰富有趣。虽说,主材料依然是苔藓,却大有不同。“永生苔藓画里用的都是真苔藓,只不过,它们都是通过脱水、脱色、烘干、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让植物更有质感,色彩更加丰富。”王玉辉介绍说,永生苔藓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永生鹿蕊”,另一种是“永生小白发”。虽然是无需打理的“懒人专属物”,但仍需要一定的保养,比如注意防潮、防晒,不能放置室外,更不能浇水或者经常用手触碰,摆放一段时间后可用吹风机冷风吹,或者用掸子将灰尘轻轻拭去。

创作一幅永生苔藓画,关键是构图设计,搭配组合苔藓和装饰物件,令其和谐成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难的就是构图,每一步都要详细到位,每一块鹿蕊都要经过修剪后再将其粘在画板上,非常耗费时间,所以必须很有耐心才能做好。”除此之外,在制作之前,王玉辉都要先在板上画好粗略的草图,先规划好哪里要粘什么颜色的苔藓,哪里要种上几棵树等等,以免构图显得杂乱无章。

虽然,王玉辉并没有美术功底来帮助他创作,所幸他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加上将造景设计融会贯通,很多设计是相通的,可以自由转换。“在造型设计方面,确实需要一些天赋,因为每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同,学得有快有慢。”现在,王玉辉经常会开办一些培训课程,如今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造景过程中,我所选择的造景风格及整体思路,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引导。”王玉辉的创作设计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他也常常带着学生外出采风。别人旅游都是抬头看风景名胜,王玉辉却是个“低头族”,总是研究脚下的植被。每年春天,他都会跑到山上捡枯树枝,平日也常常去附近的河边捡些鹅卵石之类的玩意。此外还有沉木枝、树枝,甚至落叶等都可以为其所用,王玉辉喜欢取材自然,原生态造景,“或许色彩上没有那么丰富,但它们最接近大自然朴实无华的感觉”。

Qa 生活周刊×王玉辉

Q:怎么判断水景作品的好与坏?

A:首先要看作品的框架,然后是制作手法,比如如何处理苔藓的搭配。最主要的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部分,比如两山之间河道和峡谷的处理,河道一般都是前宽后窄,蜿蜒曲折,峡谷之间还会点缀些礁石,这些细节部分都能反映一件作品的品质。

Q:越大型的作品是否难度系数越高?

A:作品的规模大小并不等同于难易程度,我反而觉得,小的更难做。比如,我创作的陶罐微景观,一般是将苔藓、多肉等植物,加上各种篱笆、砂石、流水,以及卡通人物、动物等装饰物共同装进一个容器内而构建成的有趣场景。这样一件作品看着只有个陶罐的大小,却要花上四个小时才能完成,而在同样的时间内,我能完成一个一米二的大型水族缸。

Q:对于你的创作,在哪方面还需要提升和突破? A:造景在表面上看似容易上手,但要做好做精其实非常难。我自己也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我的创作特色是,会把中国的盆景、技法,加入个人的想法,再融入到水景中,有自己的风格。虽然,作品在圈子里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圈内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但我觉得,自己仍然少一件代表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做一件大型的代表作,尽量能达到近乎完美的水平。

Q:请给初学者一些建议。

A:不能光看不练,需要不断实践,不要怕失败。如果真的热爱创作,要持之以恒,常常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和感受,只有亲身体验,你才会有概念,把所思所想融入到创作中去,才能创作出你理想的作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