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人也能制作皮具?答案是:YES!

不打感情牌追求高品质 尝试为视障者开辟就业新渠道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视障者李健在为牛皮上胶水。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摄

手掌纹小牛皮卡包,针脚如机器般精密,制作者是一群来自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的视障青年。眼睛看不见该如何进行皮具粘合、缝制?他们不怕细针戳手指,也不怕胶水涂满手。在带教老师、皮具手工艺者朱祁的指导下,每一步工艺都追求高品质。

如今他们已经接到了十几份订单,视障者的就业新渠道正被努力开辟。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10秒能穿针 用马鞍针法缝制皮具

下料、粘合、磨边、打孔、缝制、涂边油……制作一只皮质卡包,大工序有六七道。日前,在位于青浦的朱祁工作室内,四名视障青年围坐在工具桌前,在老师朱祁和一名助教的指导下,开始了每两周一次的皮具制作培训。

端坐在椅子前的王莉,将木架安置在身前,用两腿固定,木架的上方夹住了制作卡包的牛皮,只见她一手拿一根穿着线的针,在牛皮上来回穿梭缝制,十分流畅。只是稍仔细观察能发现,她每次穿针前有个细微的小动作——摸索。

王莉是一名全盲人士,穿针前她需用手摸索牛皮上已经打好的孔,以便将针穿进去缝制。

对于缝制等手工活,王莉并不陌生。她去年6月从华师大毕业,进大学前,她就读于上海市盲童学校,身为手工组的成员,她会陶塑、折纸、编织、织毛线。

听到可以尝试制作皮具,对手工感兴趣的王莉第一个报名,“因为我是全盲,如果我可以做,说明制作皮具对视障者来说没有问题。”

体验课后,王莉觉得很好玩,但制作皮具工序之复杂、艰难超出了她的想象。哪怕只是认识制作皮具的工具,也都充满危险性,美工刀、铲子、锥子,这些盲人在家极力避开的危险物,在工作室里却变成了时时都要用的工具。

“哪一步最难? 我觉得每一步都很难。”如今王莉做得最得心应手的便是缝制,从第一步穿针开始,她一手拿着穿针器,一手拿着针线,只要保证线不掉,靠着手感一般10来秒她就能完成穿针这一步骤。

缝制时使用的是马鞍针法,王莉一手拿着一根针,要从同一个孔洞内相互穿过,由于看不见,她只能靠针感,“千万不能‘生针’,在皮具上另辟蹊径穿出孔缝制,要走在正道上。”

一天的培训结束后,她缝制了一个半卡包。“练习时戳破手指的流血事件也经常发生,但就是靠勤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很有道理。”

苦练手上找感觉 付出了总有回报

有一道工序,王莉至今觉得很难——粘合,也就是在牛皮边缘涂上胶水进行粘合。对正常人而言,拿起刷子蘸上胶水,把边一刷就好。但对视障者而言,不能摸就代表不能提前确认位置,如何将胶水涂在正确位置上是个大难题。

这道工序,对只能感受轻微光感的视障者李健而言,已经可以驾驭。在培训现场,只见他左手拿着黑色小牛皮,右手拿起刷子蘸上一点胶水,在下手的第一步上,他斟酌了近十秒,两手之间不断微移,在距离上找感觉,找准后果断下手涂胶水,刷子轻轻地扫,扫到牛皮边缘就知道这一下是否成功。如今李健能保证95%左右涂成功。而刚开始涂胶水时,他们都将牛皮放在桌上,为皮具三边涂完胶水后,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桌上一大滩胶水,手上糊满了胶水,就像一只面拖蟹,而皮具上却鲜有胶水的影子。“老师连胶水都换了三四种,真没办法,只能靠练,自己手上找感觉。”

李健是皮具制作小队的负责人,也是美爱融合艺术公益发展中心的副理事长。这个公益组织以艺术为切入点,促进视障青少年与社会人群的相互了解,为视障青少年与健全人搭建一个社会共融的平台。

李健长得高高大大,一双大手以前修理的是汽车,他从未想过能从事皮具制作这种精细活。这是一件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活,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他,恰恰就有。在练习缝制这道工序时,李健曾花了一整天缝制一个卡包,来回缝了三遍。第一遍缝完他就剪断了缝制线,母亲为他检查时发现最后两针针脚错误,拆掉重来。第二遍,缝至三分之二时,线打了死结,连家人都解不开,只能再次剪断,重头再来。

这是一个磨耐心的过程,但李健坚持了下来,“对我们来说,没有一步是简单的,但难就挑难的做,付出了总有回报。”

[带教老师]

我们不打感情牌 每件皮具都力求完美

教授这些视障者手艺的老师朱祁开皮具工作室至今已经第十年。

去年5月,这名“80后”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李健和他的视障小伙伴们,他们也向朱祁透露过他们工作面极其狭窄。在看到自闭症少年可以在咖啡店当咖啡师的新闻后,热心公益的朱祁萌生了教视障者做皮具的想法。

彼时他心里没底,还试过用黑布蒙住自己双眼进行皮具缝纫,20分钟只缝了五针,且有三针是不合格的。太难了,真的可以进行下去吗?

但他又想到,手艺对个人的心态要求很高,而视障者恰恰能比一般人更能静下心来做,此外,社会给予他们的机会实在不多,他想给他们一个勇于尝试的机会。

从去年6月开设了第一次体验课,到去年7月正式开设初级班,现在固定有6名视障青年成为他的“徒弟”。

朱祁对他们要求甚严,要做高品质的皮具,“我不希望他们到时售卖皮具靠打怜悯等感情牌,所以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每一步都要做到完美。”

他也不想让这些青年成为皮具制作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而是希望他们掌握皮具制作的每一步工序,真正掌握这门手艺,“他们有时只知道完成手上这道工序,对于制作大框架没有概念,现场制作时我会不定期抽问,让他们熟记于心。”

如今这个初级班即将结束,朱祁坦言,这是一个相互增加信心的过程,视障者的表现出乎他意料。只要他们愿意,他还会教授其他皮具制作的技能。

【关注】

皮具制造培训班是否免费?

一整天培训只收180元 保证学到技能

原本抱着做公益心态的朱祁,并没打算收取学费。但李健和发展中心指导老师都一口回绝:“不行,要收学费。”

李健说,他和小伙伴经历过不少免费培训,由于是零成本没有约束力,不少人就是去“走过场”,等着结束一起聚个餐。“不收费不但没法管理,也根本学不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大家想来就来,和玩一样。”

李健觉得收费是相互制约的一种形式,既然老师花了时间和精力,作为学员也要有相应的付出和努力。

于是,双方商议将培训一天的收费定为180元,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傍晚5点。朱祁为他们准备所有的材料,保证他们学到技能。

视障者能否因此拓宽就业渠道?

可以!已经收到十几份订单

李健说,走出学校的视障者就业渠道十分狭窄,除了从事一些街道助残员、客服等工作外,大多数还是从事盲人按摩推拿,另有些人则根本不愿走出家门。

他们这次尝试,若能成功,也是为视障者的就业拓宽渠道。

就在前不久,他们在发展中心展出了几个他们制作的卡包,又通过朋友圈的一些传播,没想到收到了订单,如今已经完成了十来个订单,手上还有六七个订单需要完成。

这大大出乎视障者的意料,也特别开心自豪,“我们是可以制作皮具的,也可以试着成为一种就业方向。”

朱祁也表示,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可塑性,他也希望其他行当能看到,给予他们更多试一试的机会。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