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儿童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启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医院

机器人“四兄弟”将包办送药业务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儿童医院送药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童童“双胞胎”个头不大,本领不小——只要接到医生或护士的下单预约,就能准确无误地将药物、器械等送达。甚至还能自己乘坐电梯、开大门!而这对从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病区中的“童童”机器人,对住院的儿童患者们也有一定的安抚作用,成为了他们在住院期间每天期盼的一道“风景线”。

去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迎来了两位特殊的“机器人”员工——童童“双胞胎”。本月,童童兄弟即将迎来新的伙伴。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3号、4号两台童童机器人。由此,上海市儿童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启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医院,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在医院后勤建设中的历史性跨越。

智能物流运送机器人“时尚、安全、高效”

据介绍,每一家医院都有数量不等的外包护工,他们主要承担运送、陪检等最为基础的工作。抛开流动性大、更换率高等护工行业的普遍现状,单就运送方面,其工作模式也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易发生运输物品错拿、错送等失误事件;记账为手工登记且无物品追溯手段与环节,且运输载体及锁具结构单薄、易破坏及侵入,运输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占用临床额外关注,易引发感控问题等。

那么,到底有哪些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障安全的医院物流方式?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告诉记者,在学习国内外知名医院在人工智能应用于物流管理新方法的基础上,医院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最终选择了医院物流机器人这一目前最“时尚”的方向。

在科研合作单位——上海木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配合实施下,截至2018年9月,儿童医院完成了所有前期部署与调试工作,2台机器人——童童1号和2号正式开始全过程自动完成PIVAS及住院药房的药品配送工作。

记者看到,童童工作的主要流程是:从住院部5楼派单、装箱出发,自动呼唤并乘坐院方指定的电梯,按照派单情况到达目的病区,由病区完成卸货动作后执行下一目标,完成单次任务中的所有目标节点后返回发货地待命。据统计,从2018年9月至12月这段运行时间中,物流机器人已持续正常工作93天,成功配送至护士站总计1600次、运输总距离218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无锡的距离,平均耗时26.1分钟。

未来,童童兄弟还将迎来新的伙伴。今年1月,物流机器人项目二期实施启动会于儿童医院顺利召开,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3号、4号两台童童机器人。今年,这4兄弟将完成泸定路院区住院部10到13楼所有病区的药品配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配送范围拓展至整个住院部。副院长杨晓东表示,未来机器人技术还有可能被运用到医院的医废处置、餐饮配送、智能陪护关怀及导医咨询等更多医疗场景中去。机器人技术也将成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同类建设项目中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参考价值。

“秒读”骨龄人工智能骨龄检测补齐传统短板

除了物流机器人,更多的人工智能科技在儿童医院得到应用。

去年7月,儿童医院发布与卫宁健康合作研发的“CHBoneAI–人工智能骨龄检测系统”。借力AI从读片到输出骨龄诊断报告甚至无需30秒、仅“读”骨龄更是实现亚秒计,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平均绝对误差仅0.43年,诊断准确率达98%。

目前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在全市共有16家区级医院,5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一家区级医院每天要诊断25例骨龄检测片子计算,每天可以为医生节省550分钟,一年按320天计算,全年节省176000分钟,合计约2940小时。不仅极大提升了儿科影像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为儿科影像的学科发展,中国健康儿童大样本骨龄数据库的建立逐渐打下基础。

此外,去年上海市儿童医院自主研发了遗传病辅助诊断系统(GPS),可用于辅助医生诊断。医生只要将患儿的关键表型输入系统,系统立刻给出前十种疑似疾病的初步判断。如果再将患儿基因检测结果数据再次输入系统,则系统会进一步给出更为精确的疾病判断,辅助医生更为高效和准确地开展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于广军院长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多个行业的传统模式,不断向智能化迈进。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医疗健康事业建设者们也在努力让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进来,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