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发布

实有小客车规模突破500万辆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高架上的汽车缓慢爬行。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2018年上海实有小客车规模突破500万,保有量增速持续放缓;中心城交通拥堵时间略有减少,近郊区域运行压力增加;轨道客流稳步增长,巡游出租车客运量持续滑落……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4月3日发布《2018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上海市民出行理念和习惯正在逐渐转变,拥堵状况总体受控。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小客车使用更趋理性 工作日均出车率下降

年报显示,2018年本市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持续放缓,号牌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实有小客车达到511万(含本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同比增加42万,连续两年增速放缓。

个人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基本稳定,为13.5万张。沪C小客车保有量为133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低于2017年同期17万的增量。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163万辆,同比增加12万,与2017年同期持平。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20%,私人领域推广5.3万辆;累计保有量达24万辆,推广总量继续保持国内乃至全球领先。

小客车使用更趋理性,车辆使用强度持续下降。跟踪调查显示,小客车工作日均出车率为74%,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出行次数为1.85次/日。新增车辆的出车率较低,在50%左右。

轨交客流稳步增长 高峰拥挤状况略有好转

根据数据可见,市民生活模式和出行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以中心城为核心的通勤类出行保持增长态势,早高峰进入中心城的轨道客流同比增长13%。

2018年上海轨交网络线路总长已增至705公里(含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415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地铁车辆规模突破5000辆,实现中心城区12条轨道交通骨干线高峰时段最小运行间隔3分钟。

轨道客流稳步增长,高峰拥挤状况略有好转,放射性线路拥挤程度依然较高。全网日均客流1016万乘次,工作日均1137万乘次,同比增长5-6%。工作日均进站量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8%。通过持续的提能增效,全网拥挤区段122个,同比减少5个,全网拥挤里程16%,略好于去年;放射性线路高峰客流拥挤程度仍较高,早高峰2、8、10、11、17号线拥挤区段均有所增加。

巡游出租车客运量持续滑落

地面公交服务转型改善,客运量降幅趋缓。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575.6万乘次,同比下降4.5%,降幅同比减少3.5个百分点。新模式吸引力不断提升,如71路工作日均客流量在5.1万乘次左右,开通初期奉浦快线的交通卡刷卡量达到0.9万乘次左右。

巡游出租车客运量持续滑落。网约车发展更加规范,上海网约车监管平台数据显示,全年平均上线车辆为6.1万辆,日均订单数为75万单,据此估算网约车日均客运量约为105万乘次。受各类出行服务分流影响,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174.7万乘次,同比下降16.0%,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共享单车发展也日趋规范。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平台大数据显示,工作日均骑行总量约97万次,近一半用于接驳轨道交通,整体秩序明显好转。

虹桥枢纽客流集散压力日益加大

长三角综合运输方式持续优化。上海与长三角(江浙皖三省)铁路日均旅客到发量42万人次,同比增长6%,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70%,提高约2个百分点。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轨道系统内平均乘距为37.7公里,显示出明显的都市圈通勤特征。

虹桥枢纽客流集散压力日益加大。虹桥枢纽年日均客流113.6万人次,客流总量超过110万人次规划下限目标。49万人次对外交通客流中,铁路、航空和长途汽车的客流分别为36万、13万和1万,铁路、航空客流规模均已超过规划目标。枢纽城市交通客流为65万人次,已超规划目标值30%,其中,旅客49万,接送客10-12万,员工3-5万。

上海近郊区域 地面交通运行压力增加

道路拥堵方面,地面道路运行状态总体稳定,中心城拥堵时间略有减少,近郊区域运行压力增加。中心城早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上升0.6%,晚高峰同比下降0.9%,拥堵区域同比持平,地面干道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17.4和18.0公里/小时。

随着城镇体系功能完善,市民出行习惯和出行方式的转变,中心城拥堵区域的拥堵时间有所缩短,同比平均减少约1个小时,但近郊人口、商业集中发展地区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加。

快速路运行状态总体可控,内环内高峰接近饱和,射线道路压力增加。全年平均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上升约3.0%。

总体来看,中心区快速路高峰运行已接近饱和,常态拥堵区段的拥堵时间有所延长,同比平均增加约0.7个小时,射线道路运行压力明显增加,拥堵指数同比上升均超过10%。

邮轮市场进入调整期 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竣工

2018上海航运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超越汉堡,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四位,仅次于新加坡、伦敦和中国香港。

去年浦东、虹桥两场共起降航班77万架次,同比增长1.5%;两场年旅客吞吐量1.18亿人次,同比增长5.1%。

海港运输方面,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4201万TEU,同比增加4.4%,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水水中转比例继续上升,达到47%;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大幅增加到7.9万TEU,同比增长88%。

邮轮市场进入调整期。吴淞邮轮码头二期完成交工验收,具备四船同时停靠能力。邮轮港完成旅客吞吐量275万人次,同比减少7%,邮轮经济和服务正在转型。

展望2019

上海的交通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2019年,上海的交通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空间分布进一步扩大,交通保障压力较大。

根据历史趋势,全市人员出行量仍将保持日均30-40万人次的增量,出行将呈现空间分散态势,但向心的通勤出行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小客车的增量将维持在40万辆左右,但使用强度持续减弱。总体来看,中心城的日常交通压力总体趋于稳定,但近郊区域的交通运行压力将日益加大。此外,2019年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区域交通保障压力增加。

2019年本市又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重大交通工程共计52项,预计局部地区交通拥堵加剧。影响较大的工程包括济阳路快速化工程、北横通道江苏路匝道和天目立交改造区段、军工路快速化工程,龙东大道快速化、龙水南路隧道、金昌路交通路改扩建(轨道)、机场联络线等,此外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在2019年仍将进一步实施。施工期间将对周边区域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预计2019年本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约1100万乘次,同比增长8%。工作日均客运量约1190万乘次。2019年轨道交通持续增能提效,确保全网络高峰增能4%以上,轨交网络拥堵程度总体上会有所缓解,放射性线路高峰运行压力依旧较大。

随着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出行更加便捷,出行需求持续增长,虹桥枢纽、高速道口及市域相关高(快)速路的运行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