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南郊又现新“世外桃源”

本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吴房村一期即将完工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吴房村。受访者供图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桃花掩面……坐落在上海南郊的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如今宛如一个“世外桃源”,清明小长假就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花。而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市规划建设的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吴房村率先启动项目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破旧村落被改造成水墨村庄

漫步吴房村,75户人家临水而筑,每家都是粉墙黛瓦式的二三层小楼。门前的小菜园种着时令蔬菜,供游客采摘。江南水乡的民宅错落有致,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在桃花艳色的衬托下,更是有如一幅水墨风景画。

据介绍,吴房村的改造设计,源自一幅水墨长卷——“桃源吴房十景图”。由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老师指导,其子吴扬主笔,与设计师团队共同创作完成。

而承担建设任务的中交上航局项目管理团队共有19人,平均年龄32岁,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这支青年团队将吴房村从原来的破落村落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江南海派风格的村庄。

“之前,村里的道路要么是泞泥不堪的土路,要么是坑洼开裂的水泥路,不少路还是断头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起初,施工队按照惯常做法,直接铺设水泥路。平整笔直的水泥路铺好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才发现,乡下的路就得有乡野特色。”吴房村项目经理曹峥说,项目组拆掉原有的水泥路,换成了青石板,一旦雨后还会长出青苔,拆房留下的老瓦片被铺在新建的石桥上,如波如浪。

“一村一景,处处皆景,我们宁可少砍一棵树,少拆一幢房,也要尽可能还原乡村自然隽永的本来面貌。”曹峥说。为了保留路边的一对“夫妻树”,巧妙地缩窄了路距,为了避免河水上涨冲刷绿植土壤,特意采用木桩生态护岸的方法。村里的一座百年老宅修旧如旧成为村史馆,村民的瓶瓶罐罐、磨盘等农耕用具,被布置成了景观小品。

“田园综合体”融合新旧产业

乡村美食部落、创意农夫市集、皮划艇俱乐部、自然教育课堂、乡村青年双创中心……被誉为“中国黄桃之乡”的吴房村坐落在上海南郊,在改造前,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黄桃树“超龄服役”,土地板结贫瘠,种桃人也变成了五六十岁的老人,桃农后继无人。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如今的吴房村正变身“田园综合体”。既保留了乡村的老味道,同时开发乡村资源,培育新产业。

在发展“黄桃+”产业的同时,吴房村将流转的宅基地和承包地用于培育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宜农、宜商、宜业的产业综合体,吸引资金、青年、人才回流。同时摸索以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模式帮助当地村民增收,据测算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0万元。

曹峥介绍,吴房村一期工程重构了农、林、水、田、路、桥、房的生态布局,既保留了田间作物、水系河道和古树,又新建道路和桥梁,疏浚河道,并配套公共设施,实现wifi覆盖,四大管线入地,改造当地影剧院,新建8大标准化鱼塘供垂钓比赛。

根据规划,吴房村一期工程的75户宅基地中,十来户仍旧保留作居民住宅,与同样留存下来的古树、河道为乡村注入古老味道。其余61户宅地基目前已流转给村集体,用于引进新产业。工程还在收尾阶段,就已经有其他村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成为下一个吴房村。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