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回家”

青年报记者 郦亮

    4月10日,在北京海关人员的现场监管下, 文物由航班货舱卸下。新华社 图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由意大利归还中国的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前天凌晨运抵北京。这批“回家”的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器物种类多样,保存状况较为完好,总体价值很高。

记者了解到,这些文物艺术品来自于12年前意大利文物宪兵的一次行动。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展开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历经10余年追索,今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

这796件套文物中不乏国宝级文物。比如唐代的武士陶俑,众所周知,盛唐时期陶俑的发展一度达到巅峰时期,盛唐的陶俑分为彩绘陶俑和三彩釉陶俑两种,其中人物陶俑的分类更是纷繁复杂,包括男女侍从俑、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乐舞俑以及胡人俑等。这批武士陶俑的回归为专家进一步研究盛唐的陶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一件传奇国宝为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提及马家窑遗址,想必世人并不陌生,作为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它的发展上承中原的仰韶文化,距今更是有超过5500多年的历史。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陶罐曾经一度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创造了人类最辉煌的彩陶文化。

据悉,国家博物馆将为这些“回家”的文物举行专题展,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文物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