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大学生要增加美育“必选课”

部属高校须于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实施细则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4月1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部属高校须于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实施细则。

据了解,早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这是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做出的底线要求。

本次《意见》结合发展形势,再次强调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底线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化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分目标。《意见》中也提到下一步教育部要修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另外,根据《意见》,艺术师范教育也是高校美育工作重点,并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高校。研制高校美育场地器材建设规划,加强高校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场馆建设,建立高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青年报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去年9月10日中国第34个教师节,学校迎来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特殊“美育”课程——“大学美术”。该课程由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共同研制与执行,意在用美术学科专业资源激活大学生视觉素养,在艺术人文的气氛感染中获得精神慰藉,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校方介绍,“大学美术”同步建设慕课课程,由校内走向公众,由课堂延伸到线上。精心设计打造的“大学美术”课程将以往教师依据自己的感性开课转向有设计、有团队、有研讨、有建设的开课,服务与推进学生的美育教学。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