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上半年将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网约护士”必须有五年以上经验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像滴滴打车一样,今后在家里用手机发条微信,就可约正规医院的护士提供上门打针、换药等服务。4月23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的相关试点办法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市将选择部分区先行试点“网约护士”

今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将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据介绍,近期,本市卫生部门将考虑选择部分区先行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区同时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 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

“我们有信心按照国家的试点要求来推出这个服务。”邬惊雷表示,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试点办法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

提供主体必须是取得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上海市卫生部门一度因为网约平台存在护士资质不明、诊疗地点改变、服务内容超范围、诊疗数据有风险等问题,叫停了网约护理服务。

从叫停到试点,“网约护士”的官方标准到底是什么样?邬惊雷介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必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家庭病床、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方式,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请,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在所在地辖区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能像滴滴打车一样,护士随叫随到吗?不能!邬惊雷强调,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对象,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机构或居家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市卫生部门调查研究群众服务需求,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原则,初步拟定了《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内容包括:居家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

将为上门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

关于护士资质,要具备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方可派出本机构注册(或备案)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部分项目如:PICC维护、腹透等必需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能够在国家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从事护士工作的大多是女性,在提供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护士人身安全?邬惊雷表示,将加强护士安全防范,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为护士配备一健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何防范医患纠纷?邬惊雷表示,将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管理,包括事前管理和事中事后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有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加强护士培训、进行首诊评估、签订知情同意书等,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中事后管理主要是规范护士服务行为、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主动向社会公开等内容。

[市民关心的]

上海每年增加400张儿科床位

针对“儿童就诊难”这一话题,邬惊雷表示,目前上海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能力正逐步增强。上海对于儿科能力服务的提升整个“十三五”规划都在进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举措。

从人力资源上加大儿科医生在医学院校的培养力度。除了原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有儿科专业方向培养以外,复旦大学也在2017年增加了儿科方向的招生,包括儿科研究生的比例也在增加。

同时,还在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近三年来,上海从原先只有179家提供儿科服务的机构增加至234家。从不同纬度上,有的医院增加门诊,有的增加门诊和急诊,有的增加门诊、急诊和住院,综合医院的儿科能力均有提升。

适度增加儿科服务床位。近几年,上海大概每年增加400张儿科床位,今后两年还会适度增加。

上海已是深度老龄化城市,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市卫健委正通过各种方式让医护与养老紧密结合,服务更多老人使他们健康安度晚年。

邬惊雷表示,上海有“9073养老服务体系”,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目前,对于90%的居家养老的老人,上海通过“1+1+1”服务的形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在就诊、预约、配药等方面提供便利。对于7%的日间照料或托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卫健委引导支持其在机构内开设门诊服务或者护理服务。据介绍,目前上海已经有283个养老机构建立了内设医疗服务机构。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