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第五个年头

上海的东部和西岸布满科创热土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张江六七八九平台孵化的“新科技”。青年报记者 郭颖 摄

今年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第五年。为展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市政府新闻办专题集体采访昨天走进了浦东和徐汇。青年报记者感受到:上海的东部和西岸都是科创热土。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浦东张江

助力中国创新创业企业走向世界

位于张江国际创新港7楼的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六七八九集团。这个平台的主要职责正是:助推中国创新创业企业“走出去”,吸引国际优秀创新团队“走进来”。

在这里,青年报记者看到了不少“新科技”。有一块看似普通的玻璃,其实是一个显示器,研发这一全球首家纳米全透明成像屏幕技术的是蓝眸科技。由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孙莉博士领衔技术研发团队,拥有世界领先的透明玻璃成像技术及3D透明成像玻璃屏幕,现已掌握10余项透明成像领域核心专利技术。

“通过一年半的落地,我们帮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六七八九·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创始人、董事长吴家翔介绍说,在平台的对接下,由新加坡SG-Glass与蓝眸共同研发出全球首款无反射纳米全透明显示玻璃。专利技术覆盖光学透明成像、AR增强现实、广告互动等技术,公司技术获得了国际高校实验室麻省理工、哈佛大学以及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康宁公司的认可和合作。

2016年,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创始团队在张江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首创跨国企业联合孵化模式,与7家跨国企业以及硅谷十市的市长联合启动共建。

联合孵化平台以2300平方的核心载体,连接张江8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动60万平方的科创空间,与3万+创新创业人员互动,撬动40亿的孵化投资基金,组织发起了多个跨国创新孵化联盟,助力张江形成了国际品牌孵化器的集聚区。在正式运营的2年间,平均每年筛选1.5万个项目,累计孵化服务65个科创项目,累计融资到账超过4亿元,项目总体估值超过65亿元。

建设运营至今,吸引了包括IBM、伟创力、巴斯夫、GE、联合利华、博世在内的30余家跨国企业;团结了包括新沪商民企促进中心、636创新公社、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等近千位本土优秀企业家;集聚了包括中科院高研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法国全国中小企业联盟、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美国生态基金会、以色列国家创新署、挪威创新署、中法国际技术交流中心等40余个海内外机构;连接了包括起点创投、北极光创投、达成创投、德丰杰、财晟资本、中颐股份等200余家涵盖种子轮到per-ipo的金融投资机构

成立于2002年的和记黄埔医药,同样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这是在伦敦和纽约两地上市的和黄中国医药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新药研发业务的子公司。公司研发中心坐落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具有完备的研发平台和GMP生产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临床在研药物均由和记黄埔医药自主发现、合成,首个自主研发的抗结直肠癌创新药呋喹替尼于2018年9月正式获批上市。据介绍,索凡替尼与沃利替尼也分别进入三期注册性临床试验,有望于今明两年提交NDA申报。后续创新产品也陆续进入概念验证阶段。

上海西岸

从“文化先导”到“科创主导”

上海西岸位于黄浦江两岸核心区段,从日晖港到关港,岸线长度约11.4公里,区域面积约9.4平方公里,与世博后滩、浦东前滩隔江相望,是目前黄浦江两岸中心城区可成片开发面积最大的区域。经过10年开发,如今,徐汇西岸已从“文化先导”到“科创主导”,打造未来上海人工智能国际总部基地,与浦东张江科学城东西呼应。

在滨江规划展示馆,青年报记者看到了西岸踌躇满志的未来。微软、腾讯、阿里、网易、小米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商汤、联影等独角兽企业,氪信、思贤等创新型企业已经入驻西岸。

“我们将重点推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AI青年科学家联盟实质性落地运转,拓展徐汇滨江本土企业家朋友圈和国际AI青年科学家朋友圈。”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斌焘表示,面向未来,西岸将大力实施徐汇区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瞄准创新策源地、产业磁力场、应用试验田的功能定位,加快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的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度、显示度、贡献度。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基地建设包括学生创新中心、创业学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和零号湾,实现创新创业上下游和校内外的贯通。借助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契机,上海交大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集聚,高校新型孵化器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与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校为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科技成果投资决策委员会”,以加强科技成果折价入股的科学性。依托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学校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性管理文件,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形成多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通过实际操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以期为上海高校内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性参考。

而“漕河泾科创模式”特色之一则是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抓手,并推动开发区向“科创漕河泾”、“科创服务漕河泾”转型升级。

截至当前,漕河泾开发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5273件,其中发明专利2001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3.8件,比肩国外科技创新发达地区。此外,商标累计注册11316件,累计软件著作权登记14447件。近三年,开发区专利累计申请量、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6%、33%和29%。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