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艺境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晨初:“光斑”下的时代微影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我的人物绘画是关于生命、社会、历史的态度,而风景画则是关于自然、宇宙的态度。我的人物作品与风景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烟火气。人物画就要有最大的烟火气,就要最大程度地刻画各类人在现今社会生存环境里触目惊心的真实。而风景画就要用最少的烟火气,来表现自然万物之生机、纯净乃至空灵和高冷之境。

张晨初的画作,在很多人眼中是“不用看签名也能辨认”的,因为他那独树一帜的“光斑”,让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激活肖像创作的“光斑”

自2001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以来,张晨初创作的肖像画一直坚持以“光斑”为主要绘画语言。从一开始没有具体形状的光斑,逐渐过渡到有形的符号光斑(如纪念碑形的光斑、M字形的光斑、十字形的光斑和扑克中红心、方块、草花、黑桃光斑,以及近年来的五角星光斑)的探索。

其实,早在2000年,张晨初从创作《边缘人》开始,就利用自然状态下的光斑作为语言形式。后来的两年,他利用“肖像的脸部进一步切割”来研究、探索这种自然光斑表现的张力,并创作了《哥们姐们》系列和《大师》系列。但张晨初并不满足于自然的光斑形态,在去美国访学期间还一直琢磨这个问题:“2003年的冬天,我躺在纽约一家小旅馆的床上,闭目想象从美国遥看太平洋对面的中国的感觉时,突然眼前就闪动起红色的五角星。我狠狠地握紧拳头暗暗叫道‘有了,有了’。”他确信了以后的创作方向。

张晨初随之创作了“红星照耀中国”系列,他把象征中国的五角星光斑投射在角色脸上,用闪烁的光斑照亮中国表情。“作为新一代画家,我们是极其幸运的,五光十色的中国社会是上天赐给画家的一份绝世的素材宝库,就看我们能否尽情地攫取。”张晨初的视野越来越宽,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身边发生的事和人,“真正的正能量让我感动,而负能量让我伤感不安。绘画成了我对外界事物的个人微小的回应,我力所能及地表达这种微回应”。

因微博而生的“中国角色”

除了画家和大学教授的身份之外,张晨初在网络上还是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他把自己的微博“张晨初艺术空间”当作网络艺术的实践平台。

张晨初每天起码得花两三个小时来关注新闻和讯息,紧密地关注着外界的一切,时时刻刻注意着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然后,张晨初会马上进行梳理,哪些信息可以用艺术去表达,哪些内容还需要再继续观察,哪些东西足够成熟可以马上进行创作……他通常都是一边看一边判断,“我会琢磨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去看待该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再来判断值得不值得画”。因此,微博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了他的创作和发布平台。

一路走来,张晨初的艺术轨迹都是非常“正统”的学院派路线,但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开放的创作心态,让他早早抓住了“自媒体”这个展示和表达的舞台。在他看来,微博能让自己和社会保持最紧密联系,“微博可以让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知晓外面发生的事情和现实的变化,知晓人性,体验生活,阅读社会,对于像我这一类喜欢宅在画室但又喜好直接表现社会生活的画家来说,真是个宝贝。通过微博我可以对角色的选择有迅速、真实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

张晨初的代表作《中国角色》系列就是自微博而起。这个系列是他试图以一个画家的视角及作品,记录由108位代表性人物组成的当今中国真实而又多元、前进而又曲折、精彩而又复杂的传奇社会。这些画是以网络尤其是微博为平台,以热点新闻和话题中的人物为创作主题的当代写实性肖像油画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角色》系列是张晨初和微博的合作成果,也是和网友们的合作成果。因为通过这个平台,张晨初常常会第一时间公开作画的计划、进展和过程,并征询网友意见,“对我来说,创作中的一切都是公开的、透明的,只要你想知道,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知道我在画什么,画到什么程度。作品初步完成后,我通常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我可以把完成的作品当作各类文字的配图,让作品润物细无声地飘入公众的视野,超越普通美术作品的意义,赋予作品更多的‘真’和‘善’的社会内涵。”网友们除了会“视察”他的作品之外,还会帮张晨初搜集创作灵感,甚至在他还没来得及关注到某个新闻事件的时候,网友们已经在催着他“动工”了。

张晨初以轻松活泼的微博互动介入社会生活,弘扬真善美,并践行着艺术的美育功能。网友们也从这种“合作”中感受到,他们与油画艺术尤其是肖像艺术的距离被拉近了。作品也拉近了艺术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距离,令其成功地走入了公众视野,从而激发了大众的参与感。这正契合张晨初所遵循的艺术原则:“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么也要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

“绘画不应老是孤芳自赏,需与观众及社会互动交流产生反应,这才是完整的艺术,它应是公众审美意识的催化剂。画家要保持开放的语境,摒弃自言自语的孤傲,与生活、与命运、与时代共呼吸,敏于对社会问题、时代状况的艺术回应。”张晨初说,他的目标是既玩出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又为广大观众接受认同。他认为,一切仅自娱自乐或没有思想、没有语言的作品都是尴尬或肤浅的,艺术只有在互动与交流中才会呈现力量。

从“新闻油画”到“画字”表情包

张晨初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除大肖像外,他还创作了带有光斑、饱含意蕴的风景油画,以及题材广泛笔意洒脱的纸本作品。他的作品形式共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油画,一类是纸本,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是“画字”。张晨初解释说,其实“画字”就是把汉字艺术通过动画形式,并结合书法、设计和当代艺术等,将其灵活地体现出来。

《中国角色》让张晨初获称“中国新闻油画的首创者”,也为他打开了思路,并使他对“新闻油画”进行深入探索,“画字主要是新闻油画的补充。因为有些新闻里面没有主角,或者某些事情没法用画来表达,那么只能用文字来表达。画字的一部分是直接跟新闻有关的内容,另一部分我则是通过表情包的形式来进行创作。”目前,张晨初已经创作了7组微信表情包,他计划一共将创作40组“画字”表情包。

张晨初师从靳尚谊和孙为民两位油画大师。他希望能传承中央美术学院写实的文脉,继承两位导师的艺术理念,在肖像画领域的形体塑造、形色结合、严谨的整体关系、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等方面,有所继承。也希望在当代性、新闻性、情节性、寓意性、传播性及图式的创造性上能有所突破和超越。张晨初还一直记得靳尚谊导师告诉他的话,“艺术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并不是说你要在市场或者学术上取得第一,而是说你的创作风格或者创作方向是没有人做过的,你要成为那个做得最早的人。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无论是面对批评还是不理解,张晨初都没有动摇他的创作:“当你真的闯出来了,大家就知道你的确是不错的。”

现今,艺术家要勇敢面对全球化、网络化转型时期社会现实激烈碰撞的语境,张晨初想得很通透:“这个时代背景为当代艺术,包括肖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突破机遇。可以确信,当代肖像研究和创作,眼光绝不能仅停留在肖像摹形绘神的本意上,而应在更为宏大和深刻的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加以关注和诠释。说到底,肖像艺术也要与时俱进,具备当代思维、社会现实思维以及网络思维,从而推动创作模式之变。”在张晨初看来,画家是一个关注范围极小的群体,每天对着画布,十几年、几十年对着一个主题容易形成固化的模式,“我努力尝试,力争突破学院的、传统的、固化的思维,以全新的‘互联网+艺术’的思维,寻求新的创作模式和传播模式的突破”。

Qa 生活周刊×张晨初

Q:在圈内,让艺术走网络路线是否仍会碰到不理解?

A:首先,我的创作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艺术。如果你的作品要让绝大多数的网友能够认同和接受,你所表达的内容是要契合大众想表达的。那些大众没想到的,或者不敢表达的,又或者是不方便表达的东西,通过你的艺术创作把它表达出来,那么你就会被广大的网友所认同,所接受。

我只是碰巧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有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时代,这种先天的优势让我能通过自媒体充分地发挥一下,而且我的艺术创作也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让我能被更多人所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仅仅被身边的人或者圈内人接受是远远不够的。

Q:在追逐“流量”的网络世界,如何坚定自己的创作理念,不被“流量”带跑偏?

A:一定要坚持自己所坚持的。比如,我关心大众的立场,并不是说我去迎合大众。在对某件事情的理解上,可能他们有另一种理解,但是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理解。我只是多了一对互联网或自媒体的翅膀,那我相对一般的人,自然就更容易飞起来,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这时候你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明辨是非,要坚持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去看问题。同时,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更加长远,更有说服力,到最后也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作品。

Q:在油画肖像方面有什么创作目标?

A:我的目标是要记录中国的社会和当代事。这不是说通过5年、10年的记录就能说明什么问题,起码要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才有意义。当你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不只是为了把一张画画好,我画的是整段的历史,所以我考虑的问题不完全停留在画本身,也不完全在艺术本身,可能更多地把触觉放在社会上,甚至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所以它必须有个较长的过程。

所以,我想记录当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话,就能够把中国从古至今的整段历史串在一起。像这样通过油画肖像的方式来呈现,应该还没有人尝试过。但这个创作规模的确很大,能不能完成,只能看自己努力了。

张晨初

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画家,被誉为“中国新闻油画的首创者”。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当代具象油画工作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肖像创作中心主任。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术组组长。油画作品被编入大学美术教材《近现代美术史》。近期主要作品有《中国角色》、《中国历史人物》及纸本风景等系列作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