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市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发展夜间经济 让建筑可阅读

上海推进文旅融合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14家博物馆夜游已接待6万多观众;1032处老建筑向市民敞开大门,到今年年底还将新增142处;走10-15分钟就能找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交出了这样的答卷。在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于秀芬,副局长褚晓波、张旗如是表示。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14家博物馆夜游已接待6万多观众

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工笔画”正在造就,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以更开放更融合的姿态迎接着市民游客。

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2.0版,打造了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积极开发浦江夜游、博物馆夜游等多元化都市夜游项目等。

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场馆和设施,都已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夜间经济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138家,其中112家是免费开放。从今年7月开始,本市的部分博物馆开始探索夜间开放长效机制,首批有14家博物馆,每周五试点延长开放时间。首批列入夜间开放的14家博物馆已经接待了6万多观众,博物馆夜游活动还将持续至9月。今后,这样的博物馆夜间开放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更多博物馆将开放夜游活动。

今年年底市民可“走进”1174处历史建筑

“建筑可阅读”项目让建筑“活”了起来,去年以来,文化旅游部门联合房管、规划等部门和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六个中心城区开展“建筑可阅读”工作,为1237处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设置了二维码,市民游客通过扫码阅读,便可了解建筑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深受公众欢迎。截至目前,六个区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2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

下一阶段还将努力使建筑从“走近”到“走进”。据透露,到今年年底,将争取6个区新增142处开放建筑,开放总量将会达到1174处,占到上海这些历史建筑应开尽开的100%;到年底前还会新增237处建筑的二维码设置,总量可以达到1535处。到明年上半年,6个区会力争完成所有历史建筑的二维码设置工作。

让文物“活”起来,上海各大博物馆也在策展上狠下工夫。去年全市各个博物馆共举办展览833个,各类教育活动2.5万余场,免费接待的观众有1200万人次,占到观众总量的54%。此外,上海70家博物馆开设了网站,112家博物馆开设了微博和微信,超过半数的博物馆都启用了二维码介绍展品。

美术馆美育受众将从青少年扩展到全民

于秀芬还介绍说,去年上海出台了《美术馆管理办法》,这是全市出台的第一个省市级美术馆行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上海共有美术馆81家,这两年本市的美术馆大力策划推出公共美育方面的活动,这个职能已逐渐成为核心职能之一。去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各类公共美育活动3338场,受众近2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活动1100场,受众达10万人次。

于秀芬表示,今后,美术馆还将丰富公共教育活动的形式。从传统的导览、讲座、座谈、工作坊等形式,进一步发展,要推出有演出、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未来美术馆和表演艺术、电影、文学的跨界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同时扩展公共教育活动的受众人群。“过去我们一提到公共教育首先想到的只是面向儿童、学生的活动。现在我们除了对青少年的文教结合以外,要面向全民,因为美术馆是一个终身教育和终身体验的场所。”她表示,公共教育活动应当覆盖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教育背景的所有市民,包括专业人士、艺术爱好者、游客等。“这两年,一些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了一些针对白领的夜间公共教育活动。下一步,我们也将进一步指导和引领好上海的各级各类美术馆,针对不同市民的需求,推出特色鲜明的公共教育活动。”

据介绍,这两年,本市还在推进“把美术馆带回家”计划,重要的一些展览作品都有了二维码导览,许多美术馆也设立了多媒体魔墙。今后,上海的各级各类美术馆还将建设“数字美术馆”,把一些体验性、趣味性强的内容增加进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