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餐饮工匠更需“磨武艺”

创新改良“阿娘黄鱼面”,其口味咸鲜、汤汁浓郁、鱼肉鲜嫩的江南特色,荣获“中国金牌小吃”的称号;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亚信峰会”中,带领团队肩负国宴烹调制作的重任,获得了各国元首和贵宾们的满堂喝彩;先后荣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最佳厨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回首26年来的技能生涯,东湖集团虹桥迎宾馆中厨房厨师长、国家高级烹调技师张李的内心感慨万千。在他看来,真正的好厨师都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和坚守者,唯有德艺双馨,才能受到行业的尊重和人们的爱戴,从而培养更多后继技能人才。

■B06

创新改良“阿娘黄鱼面”,其口味咸鲜、汤汁浓郁、鱼肉鲜嫩的江南特色,荣获“中国金牌小吃”的称号;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亚信峰会”中,带领团队肩负国宴烹调制作的重任,获得了各国元首和贵宾们的满堂喝彩;先后荣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最佳厨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回首26年来的技能生涯,东湖集团虹桥迎宾馆中厨房厨师长、国家高级烹调技师张李的内心感慨万千。在他看来,真正的好厨师都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和坚守者,唯有德艺双馨,才能受到行业的尊重和人们的爱戴,从而培养更多后继技能人才。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会做菜的人”需要十八般武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同样也是艺海无涯,苦作舟。”多年来,张李怀着对中国厨艺的敬畏和执着,刻苦钻研厨师技能,将手上技艺转化为食客舌尖上的记忆。早在儿时,他就对烹饪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每当听父母讲起虹桥迎宾馆的美味佳肴,他都垂涎欲滴。虽然没有品尝过,但自那时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会烧菜的人,亲手烹饪美味可口的饭菜给家人们吃。

这埋藏在心底的愿望终于在1993年开花结果了,从学校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东湖集团虹桥迎宾馆,从事厨师工作。然而,万事开头难,他从学徒工做起,每天早上五点钟准时出现在单位厨房,练习切菜、颠勺等基本功。“经常会切到手,被热油烫到,这些都是难免的。”那段时间,结束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还会往锅中倒上沙子,继续练习颠勺。难得的闲暇时间,他又忙着查阅资料,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尝试制定菜单,并不断操练,直至万无一失。

张李的认真态度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师傅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为他提供了第一次独立上灶台的机会。当天,他怀着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在手忙脚乱中烧完了一道家常菜。虽然自己对成品感觉不错,但当端给师傅看时,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他很沮丧,也很不解。如今,回想起那段经历,张李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烹饪功夫需要日积月累,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是师傅的严厉和用心培养造就了现在的我,他教我做人、指导我学艺,我到现在还经常去看望他,听听他的教诲。”回想起技能学习的过程,张李心怀感恩。

就这样,凭着多看、多学、多练,在长期积累中,他的厨艺快速提升,同时参加各类厨艺大赛,荣获了多个奖项,逐渐在行业内脱颖而出。他也从学徒,晋升为领班、主管、厨师长,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了一个“会烧菜的人”,圆了自己的厨师梦。

日渐摸索中,他多次尝试菜肴创新,如本帮炒虾蟹、和牛捞鸡、花开富贵等,但他最为“得意”的还要数“阿娘黄鱼面”。黄鱼随处可见,面条到处都有,冬笋等配料也很寻常。那么,如何烹调出与众不同的佳肴呢?靠的就是厨师多年积累的手上功力。经过反复尝试,张李烹饪出的成品具有口味咸鲜、汤汁浓郁、鱼肉鲜嫩的江南特色。最终,在强手林立、精品荟萃的“中国金牌小吃”上海地区评选中,脱颖而出,广受推崇。尤其在北京颁奖典礼的现场,大家争相品尝,连连拍手叫好。“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肯定和褒奖,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李说。

担负国宴烹调重任,展现中国厨师功力

“手里有绝活,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这是张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多年来,他坚持中国传统烹饪技艺精髓,同时吸收借鉴国外美食的创意和制作方法,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不断超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烹调技艺和风格,广受赞誉。

2006年,他与团队担负起“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中国宴烹调制作的重任。“所谓国宴,既要出彩,又要稳妥;既要体现中国文化,又要照顾各方口味,难度与重任都压在了我们的肩上。”在筹备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团队反复推敲,几易其稿,精益求精,最终以“和平、友谊、合作、发展”为创意主线,完美体现了中国特色、上海特征和东湖特点,收到“满堂彩”的效果,也树立了一面“高标准国宴”的旗帜。

几年后,挑战再次来临。张李带领团队承担起“亚信峰会”期间的国宴菜谱设计与烹调制作重任,同时还担负了各国重要领导相聚豫园期间的宴请服务重任。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他带领整个厨师团队,以“一带一路”为一条基本主线,以“邻居”和“丝绸之路”为两个突出重点,体现江南特色美食的风味、上海中西融合的特征、菜品新颖与口味丰富的特点,实现中国烹饪技艺精髓与风味口感的相互交融。相聚豫园的各国领导宴请席则以美景为衬托,美器为载体,美食为主角,兼顾海派技艺之所长,让精致与美味相融,尽显功力。“食用之后,嘉宾们纷纷交口称赞。对我来说,这也是非常难忘的经历。”

尽管如此,张李并未停止挑战和创新的脚步。在他看来,优秀的厨师应该追求“三个品”,即品质、品相和品位。做一名“博学家”“艺术家”和“探索家”,才能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职业境界。

不遗余力培养厨师人才,德艺双馨越走越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工作中,张李依托工作室言传身教,带领团队共同研发新菜品,同时不遗余力,为青年搭建技能成长平台,在重要接待、技术攻关项目中提升团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行业输送了大量厨师人才。

几年前,青年小陈从学校烹饪专业毕业后,进入单位从事厨师工作。“他做事认真、肯钻研,是个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需要积累、不断操练。”小陈在职业中的迷茫和困惑,张李全都看在眼里,为此,他手把手指导、带教,并推荐小陈参加厨艺大赛,在切磋和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技能。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如今,小陈已经成为领班,在菜品研发和接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付出终有回报。他带领的团队在“锦宏杯”星级饭店自助餐摆台比赛中获得“最佳自助餐摆台设计师”称号,并在SIAL国际顶级厨师邀请赛中,因优异的表现,一举荣获金奖。“我们还在黄鱼宴的基础上,再次以‘江河鲜’原料为主题,推出40多种‘江河鲜’菜肴,增加了企业营收。”言语间,透着骄傲和自豪。

26年来,张李先后荣获“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最佳厨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深受行业认可。在他看来,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将一门技艺做精,无愧于心,就是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最大的敬畏和尊重。

如今,技能人才愈发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技能行列,为之努力和付出。欣喜之余,张李表示,静下心来,精心打磨技艺,无惧困难和挑战,终究会获得回报。同时,他提醒年轻人: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厨艺的提升是岁月积累的体现,厨德也需要岁月的磨炼,要做德艺双馨的厨师,才能在技能之路上越走越远。”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