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70后“小叶子”六次踏进国展中心

“这是一次相互学习的过程。感觉这次的志愿经历如进博会志愿者主题歌唱的那样,重新焕发了‘年轻的力量’。”

——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马宏雷

■05

穿上志愿者服装,胸前挂着“志愿者”吊牌,一手拿手机,来自同济大学的马宏雷开始了在国展中心的暴走,协助测试进博会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在同济大学,如他一样提前上岗的“小叶子”有202名,他们较全市其他高校提早一个月上岗,为的就是让室内定位导航系统更加精准。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与其他“95后”小叶子不同,马宏雷是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70后”的他,是同济大学最高龄的“小叶子”。

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占地面积大,场馆多,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展客商很可能在国展中心“迷路”。

同济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刘儿兀教授团队攻克了在没有卫星接收信号情况下,使用无线信号定位的难题,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例特大型室内外定位导航系统,为进博会提供精确定位导航服务,满足展厅、地下停车场等众多复杂场景的定位导航需要。

一年来,团队不断努力,让进博会数字导览服务系统不断更新换代,提升了定位精度、系统稳定性,完善了功能服务、UI设计,在第二届进博会中还将增加AR技术。

测试导航精准度是同济大学“小叶子”的任务,马宏雷也不例外。

上岗至今,他已经六次走进国展中心,除了拿着手机在场馆里暴走,他还要在定位导航实验室里,坐在电脑前录入数据、进行校对,若发现有数据不准确,反馈给实验室的开发人员进行更新迭代。

昨日他就发现,在1馆和2馆之间的通道内,由于录入数据时粗心,导致定位误差有十多米,他们重新校对改正,将数据进一步精确。

其实,马宏雷研究的领域是穿地通信方向,但只要作为“小叶子”进馆测试,那一天他就会放下自己手上的研究,全心全意做好志愿者工作。等晚上回去再加班加点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凌晨2点才能收工,但他丝毫不觉得累,“我只是为进博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与马宏雷搭档的是“95后”志愿者许志鑫,他们工作上很默契,许志鑫并没感受到“年龄差”,“马宏雷十分严谨,专业技术比我们强,也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在现场比我们更具全局性。”

而马宏雷面对这些“小朋友”时,总能感受到年轻人的新思路、新想法。“他们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强,这是一次相互学习的过程。感觉这次的志愿经历如进博会志愿者主题歌唱的那样,重新焕发了‘年轻的力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