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应本报报道,肢残政协委员亲自走一回天桥感触颇多

将把天桥之惑写入提案带进两会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这个扶手吃不上力,如果勉强上去很危险。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这40多级台阶,让人走的很吃力。

    体验者希望天桥能加装无障碍电梯。

近日,本报记者踩点沪上诸多过街天桥,发现了“上不去、下不来”的痛点。11月18日上午,青年报记者带领包括市政协委员沈杰,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徐汇区政协委员黄宇,原徐汇区长桥街道肢残人协会主席严幼华冒雨分别重走了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和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天桥。踩点完两座天桥后,三人感触颇多。市政协委员沈杰表示,会撰写相关提案,并将“天桥之惑”的讨论带到即将于明年1月份召开的上海“两会”上。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现场

政协委员亲自上下天桥,开出“药方”

地点: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

药方:建议加装电梯,增设扶手

从天平路衡山路出发,穿过马路,再经过汇金百货前长长的无障碍坡道,沈杰一拐一拐,均是无障碍通行。但到了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下,看到高高的台阶。沈杰犯了难,主动提出要摄影记者扶他一把,借一把力,才勉强跨上了台阶。之后,他顺利通过自动扶梯上天桥。但下楼的时候,沈杰傻了眼。因为该天桥位于第六百货的这一头只有上行自动扶梯没有下行的。他借助天桥上的扶手,一步一艰辛勉强下了桥。这40多节台阶,每一步他都走得很吃力。

原本坐在电动残疾车上的严幼华幸好准备了双拐。下天桥的时候,他一手搭住扶手,一手在拐杖的帮助下顺利下桥。

第三位登桥者黄宇环顾四周,发现周遭没有升降电梯,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出行只能依赖电动残疾车的他只能找一处地方休息,彻底放弃了“登桥行动”。

下桥后,三位登桥者给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开出了“会诊方案”。沈杰认为,天桥底部的台阶过高,且没有扶手。建议最好围绕台阶一圈设置三根扶手,扶手的管子不要太粗,便于借力,另外台阶要做成防滑的。黄宇和严幼华则一致认为,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升降电梯,方便坐轮椅或电动残疾车的残障人士或老人出行。

地点: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天桥

药方:扶手吃不上力,需要改造

记者了解到,在这三人中,沈杰委员的残疾程度较轻,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不是很灵便。但从不用拐杖的他自信地说,“你别看我这样,全国各地我去了不少地方,甚至还靠自己的力量攀登过长白山,看过天池。”

在体验完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后,沈杰和严幼华一行在记者的带领下前往不远处的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天桥。到了桥下,在第一站能顺利上下桥的严幼华此时此刻只能“望桥兴步”。严幼华试了试天桥上的扶手,果断选择了放弃。“这个扶手吃不上力,对我来说相当于装饰。如果勉强试很危险。”

一旁的沈杰因为残疾程度较轻,很吃力地上下了天桥,总算完成了第二轮“登桥行动”。但他指出,宛平路这一段不能穿马路,否则属于违章。如果上不了桥的话,只能绕道而行,非常不便,有条件的话建议这座天桥也增设升降电梯。

感受

天桥无障碍设施也要“精细化”

登桥行动结束后,记者专访了三位体验者。

沈杰委员表示,虽然自动扶梯对上下天桥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不是无障碍设施。希望还是能加装无障碍电梯,方便障碍人士。

无法上桥的黄宇吐露说,其实自己在上海的时候一次都没走过天桥,逢桥必绕。“好在我有残疾车,相比只能依靠拐杖的残障人士和老人来说,我还有代步工具。但绕路也是很无奈的选择。打个比方,沈杰和严幼华需要绕路的话,就很累。不同残疾程度的人对天桥无障碍的感受肯定也不同。”

黄宇坦言,上海市区安装无障碍升降电梯的数量应该不多。他只是偶尔一次看到过一座天桥装有电梯。“我有一年去香港,那里的天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当地走过两次天桥。那里的天桥要么有直达的升降电梯,要么有很长的坡道,十分便捷。”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在天桥上加装升降电梯。”黄宇建议,倘若现实的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考虑增设好一点的扶手,为登桥者提供借力的设施。

严幼华体验两座天桥后表示有很多话要说,“我虽然单腿不灵便,但借助扶手勉强可以上下。如果将肇嘉浜路宛平南路天桥的扶手改进一下,还是可以借力的,目前其现有的扶手抓力不行,没抓力走路就没安全感。”

回应

会撰写提案,将“天桥之惑”带到“两会”

沈杰委员表示,这次体验非常好,之后会撰写相关提案,将关于天桥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的讨论带到即将于明年1月份召开的上海“两会”上。

沈杰认为,上海的无障碍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公共设施对障碍人士绝对是障碍。“无障碍设施只有真的用起来才能物尽其用,它们不是给无障碍人士看的,而是给障碍人士使用的。”黄宇也认为。

“残障人士出门相当不易。”严幼华客观评价说,相对而言,徐家汇商圈的无障碍建设是相对较好的,如何去关怀残障人士、老年人,就需要精细化的设计。“其实,早在今年五四月份,在残联的组织下,包括同济大学教授等在内的专家已经勘察过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专题探讨过无障碍出行。”

除了“天桥之惑”外,严幼华也指出,不少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待提高。他好几次去商场,都被路障拦住了,不少商场没有设置残疾人停车专用车位,有一次他光停车就停了三刻钟。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