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浪歌手、创业青年、陆战尖兵……

不是大学课程太轻松 只想这四年不留遗憾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文韬武略的马文斌刚刚获评上海交通大学2019学生年度人物。受访者供图

大学青春四年,能有多少种模样?是背起行囊弹唱半个中国,是做自然教育APP投身公益创业,又或者携笔从戎奉献祖国?流浪歌手、创业青年、陆战尖兵,三种身份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马文斌的身上叠加了。在日前刚结束的上海交通大学2019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上,这名文韬武略的男生顺利当选。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身份1

流浪歌手

前往陌生的城市抱着吉他唱民谣

一把吉他,一台音响,背起简单行囊,2016年大一的暑假,总在寻找青春更多可能性的马文斌,开启从家乡敦煌回上海的穷游之旅。敦煌、兰州、西安、武汉、长沙、南昌,最终站上海,一路踏歌行万里路。

马文斌喜欢吉他,刚入学就加入了学校吉他社,他又迷恋民谣,喜欢李志、马頔、赵雷的歌,抱着吉他唱歌成为了他的向往。

这名勇敢的男生,在他20岁那年,坐绿皮火车,住青年旅馆,在一座城市待上两三天,晚上寻一处热闹的街边,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抱着吉他弹唱起触动心弦的民谣,马文斌的歌声在长沙吸引了一位年轻姑娘。

那年夏天的长沙火宫殿,马文斌寻到附近的天桥下很适合唱歌,顶着闷热的天,他弹唱起了赵雷的《南方姑娘》《鼓楼》《少年锦时》,马頔的《南山南》,宋冬野的《斑马,斑马》,一曲又一曲,很多人在他面前匆匆来匆匆去,偶尔有人会因为欣赏他的歌而停下脚步,投下零钱。

一路上,马文斌还遇到很多有趣的事,和志趣相投的人。不但有人给他买奶茶,在武汉青旅里,他弹着吉他练习,还吸引了隔壁房间的背包族组队跑来听他唱歌。

身份2

创业青年

开发一款APP助力自然科普教育

创新创业这片蓝海,马文斌也涉足感受了一番。大二暑假,他和9名团队成员,做起了环境公益项目“千寻”,这是一款“AR+音像识别”的自然教育APP,让自然百科变得便捷、生动。

这款APP可以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鸟类、植物、昆虫等进行识别。又基于音频识别技术,对鸟类的声音进行采集,并和已有数据库进行比对,对鸟类进行鉴别。再利用AR技术,对自然界特定位置的生物进行图像识别, 通过自然小游戏,让生物立体模型呈现在手机屏幕上,用手指触碰互动,模型还能随之呼应。

来自交大化学化工学院的马文斌,做这个公益项目完全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家在甘肃敦煌,马文斌从小深知风沙的威力。

通过一个暑假的心血,换来了“海峡杯”创业大赛特等奖,还赢得了“挑战杯”展示的直通券。这段经历让马文斌了解了创业流程,知道了路演、地推,合作洽谈,也更让他明白,从理想到现实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身份3

陆战尖兵

仅因听到一首歌隔天便报名参军

从创业青年到陆战尖兵,马文斌只因为一次团代会和一首歌。

在2017年的校团代会上,他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许多扎根在祖国基层的交大青年学子,有在西藏贫苦地方一个月都无法洗一次澡的扶贫工作者,有在新疆喀什几乎没有网络但无怨无悔工作的交大青年,这一幕幕艰苦奉献的画面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大屏幕播放画面时,配乐恰是《祖国不会忘记》。

“我把青春融进 融进祖国的江河 山知道我 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我……”这首《祖国不会忘记》,马文斌一晚上听了154遍,热血男儿第二天便报名参军。

那年正值中印洞朗对峙时期,马文斌成为全校第一个要求报名参军的学子,还要求去离战争最近的地方——西藏洞朗。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马文斌没能成功前往援藏部队,但他最终前往了全军英模连队——“红色尖刀连”。

为了改变他人眼中“大学生兵”娇生惯养,眼高手低的偏见,马文斌给自己“加作业”,每天别人六点起,他就五点起,训练时别人背一把枪,他就背两把,综合训练成绩逐步提高,也赢得了战友们送出的打趣外号“假大学生”。

在命悬一线的抗洪抢险中,他和战友奋不顾身地跳入湍急的河流中,将老乡安全转移,在保卫人民的反恐维稳中,在冒死扑灭森林大火时,马文斌才真正感受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重量。

军旅经历对马文斌而言,是扛起钢枪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是默默奉献的平凡坚守,也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对话

战友前往国外维和 自己想当随军记者

记者:退伍后回归校园,还适应吗?

马文斌:正在慢慢适应中,不过也闹了几个小笑话。我9月刚退伍,10月开始上课,老师课上点名,点到我名字,我声音洪亮地吼了声“到!”,把全班都吓了一跳。

记者:在军营里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两首歌曲?

马文斌:对。因为对吉他和民谣的热爱,总想用音乐记录下这段不一样的生活。第一首《无悔青春》,花了一年多时间创作,是对连队生活的怀念。退伍前我又写了《再见二连》,记录下和战友们日常点滴,是送给他们的礼物。

记者:会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比一般同学丰富吗?

马文斌:的确有一点。因为我喜欢尝试,每一次尝试总会带来收获。我一直觉得,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去闯,才会创造可能,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去想,才会拥有可能。

记者:重新开始了校园生活,还想有什么新尝试?

马文斌:暂时还是以学业为主,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明年争取读研,我想选择与新闻相关的专业。这一点我很感谢两年军营生活,在部队,我训练的时候扛着相机额外执行拍照任务,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写稿,在报纸、新媒体等各个平台刊发了60多篇稿件,也让我找到了兴趣所在。

因为有战友前往国外执行维和任务,我很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报道维和部队的军事记者,记录下热血男儿的报国志。

 

 

青年报